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春節假期已經結束,并且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春節這場中國人的大遷徙即將進入尾聲,而利用這次人口遷移以及春節的一些習俗,不少移動應用在春節假期這段時間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借勢到春節的應用,有的是利用了春節人們的習俗,有的是利用了人們春節時所處的場景,還有的則是在春節發動宣傳攻勢已達到最佳傳播效果。下面就是五款借勢春節吸引更多用戶的應用:

1,微信(發紅包和搶紅包功能)
在春節前幾天,微信推出了發紅包和搶紅包的功能。這非常符合人們春節發紅包的特點,并且微信搶紅包也具有一定娛樂的性質。根據微信官方數據,從除夕開始,截至大年初一16:00時,參與搶紅包的用戶超過500萬,平均每分鐘領取的紅包達到9412個。
對于微信來說,“搶紅包”的背后是提高人們對微信支付的認知。雖然微信搶紅包的用戶大多仍為科技敏感人群,但所有成功的科技產品都會經歷早期用戶到大眾用戶的階段。微信支付隨著“搶紅包”的功能已經獲得了大量早期用戶,這對其逐漸覆蓋到大眾用戶也會起到非常重要的幫助。
2,微視(短視頻應用)
微視是騰訊推出的短視頻應用,這本來跟春節并沒有太大的關系。但是微視和很多明星簽約,掀起了明星通過微視向粉絲拜年的熱潮。而且很多明星都在春晚有亮相,隨著明星知名度的提升,他們也更容易吸引粉絲使用微視關注自己。
另外,微視在春節期間還啟動了電視廣告宣傳,這同樣有助于其獲得更多用戶。目前在蘋果App Store中國區社交類免費應用榜單上,微視從1月下旬就開始占據頭名,并且保持到現在。
3,爸爸去哪兒(手游)
借著“爸爸去哪兒”的熱播,湖南衛視推出了同名手游。同時,湖南衛視還拍攝了同名電影并于春節期間上映。雖然無論是電影還是手游,都是電視節目的衍生品,但是由于持續的影響力,春節期間電影和手游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對于手游爸爸去哪兒來說,春節取得好成績的一部分原因是電視節目的余熱和電影的熱映,另一方面,春節也是家人團聚的時刻,這和爸爸去哪兒這種家庭節目較為契合,因此這個時間點也更有利于游戲的傳播。
4,誰是臥底(游戲)
“誰是臥底”這樣的游戲很早就存在,但更多是一種桌游的形式。去年有人將這樣的游戲做成了微信公眾帳號,并且后來開發出了獨立應用。對于這類游戲來說,需要多人同時參與,這很符合春節大家聚會的場景。
另外,春節期間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中明星和主持人也玩了類似的游戲,對這款游戲也起到了很大的刺激作用。
5,Flappy Bird(手游)
這是一款突然之間爆紅的游戲,在春節期間從海外紅到了中國。游戲畫面類似馬里奧,內容是一只小鳥飛過水管,用戶點擊屏幕來控制小鳥的翅膀,一旦碰到水管游戲就結束。據國外媒體報道,這款應用通過內置廣告每日收入可達50萬美元。
這看起來的一個非常簡單而又無聊的游戲,并且還很難得高分,因此這款游戲的流行實在很難解釋。而且這款游戲在去年夏天發布,直到11月才開始在榜單上爬升,并于今年1月成功登頂蘋果App Store美國區免費總榜(中國區排名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