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早就在上海、廣州、深圳試運營,不過來自美國舊金山的打車應用Uber在今天才在上海舉辦活動,正式宣布進入中國市場。
與在美國以個人司機注冊做Uber司機為主的模式不同,Uber在中國采用與租車公司合作、由租車公司提供車輛和司機的模式。同時中文名為“優步”,新版Uber可以接入支付寶作為支付手段。
據PingWest的了解,Uber在上海是與程歡租車公司合作,采用與租車公司分成的盈利模式,程歡租車的司機入職時會接受培訓,擔任Uber的司機后會再接受Uber的培訓。具體涉及如何使用Uber的軟件以及禮儀要求,也會為顧客免費提供飲用水等服務。

宣布這一消息的Uber亞太區擴張負責人Sam Gellman首先介紹了Uber這個打車應用從無到有的過程,以及用數據顯示Uber首先進入上海的原因——在一張Uber還未正式對外發布并且沒有顯示具體數值的數據圖中比較了Uber在舊金山、紐約、新加坡以及上海的增長,其中上海的乘車呼叫數量高于其他城市。
早前我在舊金山參加一場Uber工程部門負責人的分享活動時聽Uber員工提過,Uber沒有將打車應用競爭激烈的北京作為首站,其中一個原因是無法調用Google Map中的數據,因此預計到達時間 (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 ETA)很難保證。而在這場正式的發布會中,Uber亞太區負責人Allen Penn對我說,根本原因還是上海的用戶需求和數量決定了Uber應該選擇上海。
至于中國區的團隊,你可以看到Sam Gellman有個很有趣的職位名稱——亞太區擴張負責人(Head of Asia expansion),也就是說,Uber現在還沒有一個跨國公司常見的“中國區總裁”,就目前進入的三個城市:上海、廣州、深圳來看,職位設置目前主要是按照城市劃分,主要職位是社區和運營,曾在和中國工作過的王曉峰擔任上海區負責人。值得一提的是,Sam Gellman提到Uber已經在北京有運營負責人。Allen Penn則表示他不清楚公司是否會在中國招聘工程師。
顯然Uber在中國會面臨與本土競爭對手的競爭,例如嘀嘀、快的以及看起來和Uber模式更接近的易到用車,對此亞太區運營負責人Allen Penn對PingWest表示,Uber要保證用戶體驗一致,目前在中國仍然是起步階段,“我們希望能提供更本土化的服務,但是你看現在才剛剛開始,改進針對中國用戶習慣的服務要等到我們收集到足夠多的用戶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