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網絡應用 » 為何各種“寶”會被集體打壓

為何各種“寶”會被集體打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2-26 13:29  瀏覽次數:12
   最近網絡上關于余額寶的討論非常多,主調基本都是一樣:就是余額寶在擾亂金融秩序,推高實體企業獲取貸款資金的成本,會導致實體經濟快速崩潰。這種腔調基本在數天之內,就形成了圍攻之勢。并且這個周末又出來銀行暫停房貸,此舉為反擊余額寶,逼政府表態,遏制余額寶的傳聞。
 
  看這些一波一波的口水戰,挺好玩的,我個人的看法是:這些言論如果是銀行的人這么講能理解,因為余額寶是在挖他們的肉,局外人尤其是吊絲,就沒必要替銀行擔心了。至少很多非銀行從業人員,以金融行業觀察員的身份發表類似看法,其心態上,1,有很強的兔死狐悲之感;2,給銀行站臺,是銀行的水軍。
 
  不過從目前的形勢來說,銀行業到底是傳統行業,不太懂互聯網形勢,未能充分發揮和利用水軍的能量,因此在這場口水戰中,銀行明顯沒有形成優勢輿論力量。
 
  好,閑話少說,我來講我想說的正題。
 
  目前的爭論集中在余額寶高息導致的金融風險和實體經濟被抽血的可能性上。這些言論都是看標沒看本。余額寶的背后是中國政治高層的改革方向之爭,它的實質是中國政治高層里的精英在嘗試以有形之手撕裂現有造血功能退化的金融體系。
 
  我這么說,大家可能不明白,請注意,實際阿里在過去兩年里,還有一個更大的舉動,就是小額創業貸款,2013年一年的規模好象就有1500億。這個其實比余額寶的影響更深遠,更重大。但臺面上人們更關注余額寶,因余額寶增長迅速,銀行要為此付出血的代價,它增加了銀行的資金成本,動了銀行的奶酪;小額貸款是被銀行遺忘的地方,所以后者波瀾不驚,前者風起云涌。
 
  銀行體系是會直接影響國家經濟和階層分野的。我曾有個在四大行工作的客戶告訴我,他們銀行貸款給中小企業,企業不僅要交利息,還要不時地給銀行買存款什么的,加上這些抽頭,企業借貸總成本是10%的年息,并且還要有很復雜的申請、質押、審核的過程。知道民間高利貸為什么這么蓬勃了吧,因為銀行的錢一樣不便宜。
 
  前幾天最熱鬧的新聞是劉漢黑社會集團,劉漢是如何在短短20年的時間,從一個街頭屌絲混混變成四百億身家的,他20年的勞動真的能給自己創造400億的財富?肯定不可能,他不過是通過種種手段給自己斂聚財富,這其中一個重要途徑是銀行杠桿信貸,從銀行貸款,購買國有資產,再以資產獲得的收益歸還銀行貸款,然后那些資產就是他的了。
 
  這樣的斂財手法和游戲,你想不想搞,你能搞到嗎,為什么你不能搞到,這是因為傳統銀行業控制了整個體制內的財富分配的重要渠道。為什么吳曉靈會說,沒有那么多壞帳,怎么會有那么多富人。當下的中國,大部分富人就是通過銀行的杠桿挪移公眾利益,利益歸自己,壞帳歸給銀行,再攤給各位吊絲,這種過程就是過去15年中國急速的階層分野的主要模式。
 
  這公平嗎,不公平。你想改變這個局面嗎,想。能改嗎,大部分人會回答,改不了。
 
  現在余額寶存在的意義是:中國有精英給出了一個似乎可以破這個局的路徑。
 
  在目前關于余額寶的口水戰里,有人認為馬云是狼子野心,借余額寶搞亂秩序,這種人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但不夠。看余額寶,要結合阿里的短期小額創業貸款,以及中國的開放銀行業,準許民資進入這個背景一塊看。即現在的余額寶是高層精英借馬云之手、阿里的通道,倒逼國內金融體制改革而已。
 
  習大大一再強調,改革到了深水區,要啃硬骨頭,其實不僅是深水區,更是膠滯區和未來國族長線發展方向選擇的時候,即我們未來到底是要現代民主,還是要封建專制。這幾年,這兩股力量一直在強力爭奪、撕殺,基本上后者的力量更占優。因此在改革面前,體制內各方亂斗,各方勢力互相制衡,改革推進不得,胡溫十年對屁民來說,成了失去的十年。
 
  要推動改革,就要打破僵局,要有效引入強大的場外支援,于是余額寶應運而生——從體制外著手,不走尋常路,以利益吸引民眾,即廣大吊絲入局,以體制外力量撬動局面,分割利益、再零吞體制內各利益區塊的權力,削弱對手,從而推動國家改變。
 
  馬云和阿里是這個局里的操盤手,騰訊這些的是這個局啟動之后,設局者預料之類的跟風助瀾者。至于設局者才是真正的頂層設計高手,人性搏弈大師。
 
  銀行業是目前最賺錢的行業,A股銀行股的市贏基本都是6以下,即有15%的利潤。制造業的利潤有這么高嗎?據說有2.5%,就謝天謝地了。銀行如何做到這點的,不過是在高通脹的情況下,低利率低成本獲得資金,高價倒手出去而已。在強通貨膨脹之下,吊絲存在銀行里的錢持續貶值,貶的那個部分就轉移給了銀行和劉漢那樣的富人。
 
  銀行業曾躊躇滿志地意淫,若利率市場化,他們可賺得更多,因為他們認為貸款利率可自由上浮。殊不知,市場化下,攬存成本也可以上浮,就是民眾可以把錢存到利息更高的地方去。如今在余額寶的攪局下,銀行遭遇準市場化競爭了,銀行業者還能再躊躇滿志地認為自己是行業的中心王者嗎。
 
  但余額寶高息吸儲是手段,遠不是目的。它的最終目的是撕裂中國銀行業現狀,鑄就未來的新金融信貸體系。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