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據報道,云存儲服務Box尚未盈利,而且虧損相當嚴重。在上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IPO(首次公開招股)申請材料中,Box披露2013年營收為1.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63億元),但支出為2.5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81億元)。
過去2年Box虧損增長很快,原因是2500萬用戶中的大多數都不使用其付費服務。Box已經招聘了營銷和銷售團隊,目的是說服部分免費用戶成為付費用戶。Box表示,該公司預計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盈利。

對Box財務狀況有兩種不同看法。許多人都認為,Box虧損證明科技產業處于泡沫早期。Box是今年最令人期待的IPO交易之一,被認為是包括Dropbox在內的其他云服務廠商IPO的前奏。但是,如果投資者對一家每年虧損1億多美元的公司趨之若鶩,難道不能說明我們又回到了1990年代末,沒有堅實商業未來的公司身價飛漲的時期?
當然,對Box財務狀況也有另外一種樂觀的看法。無論Box業務是否成功,投資者投資一家免費向2500萬用戶提供云存儲服務的公司,不讓人感到驚奇?
這是科技泡沫的唯一好處。如果投資者或收購方繼續向Box、Dropbox、Square、Uber、WhatsApp、Postmates等公司投資,我們將能低價享受到更優質的服務,甚至完全免費享受各種服務,即使服務提供方的生存受到威脅。
慷慨的高科技公司并非只有Box一家。由于科技投資者寄予厚望和財力雄厚,許多知名高科技公司都以近乎不可能的低價格提供難以置信的企業和消費者服務。許多行業都存在這一現象,其中包括商業IT服務、通信、媒體、支付、快遞和電子商務。由于這些創業公司對大廠商構成了價格壓力,甚至不使用它們服務的客戶也受益于它們的興起。
這些創業公司低價提供服務原因何在?它們既不愚蠢,也并非利他主義者,而是希望將來能賺到錢。許多創業公司都開拓了全新行業,被認為增長比利潤更重要——至少在短期內如此,Box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Box相信它能成為規模達數百億美元的云服務產業的一家重要公司,搶先其他公司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就非常重要了——即使需要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
Box的戰略可能正確,也可能不正確。但在保持低價方面,它沒有更多的選擇,因為其他云存儲服務公司也在打低價牌。云存儲服務廠商Dropbox也一直在融資,為快速增長的業務提供支持。Google、微軟等巨頭也在以吸引眼球的價格進入這一領域。例如,Google最近將ITB云存儲空間的價格由每月49.99美元(約合人民幣307.54元)下調至9.99美元(約合人民幣61.46億元)。對于企業和消費者來說,其后果就是:由于這些公司期望在未來的大市場中占得一席之地,我們能以極低的價格享受到優質的云存儲服務。
云存儲服務價格的下跌似乎屬于特例,因為提供云存儲服務所需要的基礎設施——服務器的存儲容量也在越來越便宜。下面我們來考察其他行業,例如通信服務。通過提供價格遠低于運營商短信服務的消息服務,WhatsApp等消息應用為用戶節約了數十億美元,WhatsApp的興起迫使運營商下調了短信服務費。Facebook收購WhatsApp將進一步鞏固短信費下跌的趨勢。Facebook已經表示,用戶達到十億前不指望WhatsApp賺錢,這使得WhatsApp有數年時間制定商業計劃。由于Facebook的參與,未來數年后短信服務將基本上免費。
還有本地快遞行業。在紐約和舊金山,有許多以極低價格快遞食品和其他商品的公司。Google的Shopping Express當天送達服務免費為用戶到本地零售商處取貨并送貨,由于許多訂單金額很低,Google壓根兒賺不到錢。但是,只要Google有錢可燒,認為本地快遞是一種重要業務,就會繼續提供這一服務。
多年來,亞馬遜的利潤率一直很低,投資者期望未來能獲得更高回報,因此其股價一直在節節攀升。由于沒有盈利的壓力,亞馬遜每年都在建設配送中心方面投資數十億美元,以提高向客戶送貨的效率。亞馬遜甚至在考慮通過無人機投遞商品。
當然,通過投資尋求未來的增長存在隱性成本。由于許多創業公司都可能倒閉,如果選擇的創業公司倒閉,而且它出售用戶的資料,用戶會丟失自己的數據,甚至隱私遭到泄露。
這些都是對科技泡沫的合理擔憂。但有一點需要牢記的是:科技泡沫的后果并非都是災難性的。在一定程度上,泡沫意味著科技公司放棄了自己的利潤,但做了許多有意義的事情,其中包括提供廉價服務、對未來的創新進行投資、創造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