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次打開微博,時間線都被各種廣告充斥,以致微博已經被棄之一旁。某天突然興起清了一堆營銷號,并且利用插件進行有效屏蔽后,微博終于清靜了許多。于是這時,忽然想起了它的鼻祖——Twitter。雖然廣告是其主要收入來源,但是鮮少聽說用戶因為反感廣告而離開Twitter的。
如今的Twitter似乎也走到了艱難時期。最新數據顯示其月活躍用戶和時光軸查看量都有所下降,而由此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先是Twitter股價在周二的盤后交易中出現暴跌,后是華爾街的投資者也開始降低其股評級,與此同時,有些媒體出現了類似“唱衰”Twitter的評文。隨后,周五Twitter CEO Dick Costolo也表示可能會增加私信聊天的功能,暗示其公司業務確實存在缺乏這項重要功能的事實。

今年3月份,Twitter也曾遭受過多重挫敗,如遭土耳其封殺,音樂應用不盡人意,公司高管離職等等。但是因為良好的用戶數據,當時并未被太多媒體看衰。而這次卻因為數據的下滑受到廣泛“哀悼”。
不過數據有時并不意味著一切。
Twitter并不是一個以用戶交流為核心的社交媒體,從性質上而言,說它是一個媒體平臺也許更為貼切。對于個人用戶來說,Twitter不僅是發表個人短評的場所,更是第一時間熟悉各種重大事件和新聞的最佳平臺。應該還有人記得它最初是在2007年的西南偏南大會上一炮而紅,而7年后,Twitter的重心并沒有轉變,這也是它能一直保持較好發展勢頭的原因。
從這點來看,雖然Twitter的月活躍用戶和時光軸查看量都有所下滑,但是人們無需為其高唱楚歌。畢竟,在以新聞為主的平臺上,“看客”是占了大多數,他們悄悄地查看這個世界的其他地方發生了什么,然后又默默地回到自己的世界。所以他們的目的是瀏覽而不是互動。另一方面,這些數據只是說明用戶增速放緩,表明Twitter已經度過了膨脹期,正在朝著平穩的方向發展。
也許做產品和做人一樣,在成長的路上不忘初心,才會收獲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