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情緒都沉浸在極度悲痛或極度歡樂的假期之際,谷歌在歐洲地區允許用戶申請刪除搜索,并在短短的一天內,收到了來自歐洲居民的12000多個請求,要求行駛他們的“被遺忘的權利”。
這一舉動看似有些滑稽,“被遺忘的權利”和“刪除搜索”似乎都和大眾無關,至少和大部分人毫無瓜葛,搜索引擎嘛,它是提供給用戶使用的工具而已,用戶還能“向上”刪除它么?完全沒有必要,谷歌真是“傻A”!
為何需要刪除搜索?
根據中國互聯網協會聯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站發展狀況及其安全報告(2014年)》顯示,截止到2013年12月底,中國網站總量近350.7萬個。無論是任何一款搜索引擎,首先需要將這300多萬個網站的內容進行索引(設有Robots協議的網站不會被索引到,故不算在內),再通過相關規則進行排列,按照相關匹配呈現給用戶。
用戶之所以能通過搜索引擎瀏覽到需要的內容,都是由于搜索引擎會事先將網站內容進行索引,用戶看到的是“快照”的內容。我為何要屢次提到“索引”這回事呢?300多萬個網站,每個網站都會有不確定的內容,其中包含文字、語音、視頻、圖片等多個介質,當然文字是主要的介質形態。就拿百度來說,光百度百科的詞條量就達到了8283003(數據截止到2014年6月2日24:00)個,還有百度文庫,百度知道等各類內容型平臺,類似于這種平臺并不在少數。
海量的內容對于用戶是一種紅利,用戶通過搜索引擎可以找尋到用戶需要的任何內容。而對于搜索引擎來說,這些海量的內容卻是一種累贅,信息大爆炸不僅僅只出現在社交網絡中,內容量龐大的其他互聯網平臺依然是信息大爆炸的災難區,UGC、平臺自貢獻,都是都是災難的一份子。
如果UGC以及平臺自貢獻的內容是固定不增長的還好,搜索引擎的壓力并不會有那么大,但互聯網的內容卻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增長著,互聯網用戶的增多,互聯網設備的增多,都會導致互聯網的內容增多。
越來越多的海量的內容出現了一個較為明顯的狀況:過期的信息被用戶主動放棄,即使搜索引擎將這些內容呈現出來,對于用戶也是無效的,這部分信息垃圾隨著逐年的沉淀而對搜索引擎造成極大污染。
你不會去關注5年前附近的租房子信息,也不會關注8年前某友人發布的博客信息,這些信息對于用戶來說都是無效的,而搜索引擎為了防止某些用戶需要這些信息,就不得不將這些信息存儲起來。
速食信息在互聯網上并不少見,搜索引擎需要辨別這些信息的實效性,再將之刪除,這又是一個技術活。
所以,一是用戶不需要,二是搜索引擎清空空間。
哪些人需要刪除搜索?
(1)搜索引擎。在上面就提到過搜索引擎需要減輕數據庫的壓力,需要將“垃圾信息”刪除掉。
(2)普通用戶。歐洲的12000名用戶的申請,看似和我在上面提到的內容無關,搜索引擎將從數據庫刪除,并不需要經過用戶允許,最多用戶找不到需要的內容而已。但是作為一個嚴肅的互聯網產品,搜索引擎將用戶不需要的內容刪除掉,是經過用戶自己申請的,用戶自己申請刪除個人的信息,這樣要比搜索引擎主動刪除信息準確的多,是由用戶主動申請的。
至于所謂的“被遺忘的權利”,這個我深有體會,我3年前曾在貼吧發布過包含有個人信息的帖子,而現在時過境遷,我并不需要那些信息,但是它卻包含有我的個人信息,搜索引擎暴露了我的個人信息,我非常希望搜索引擎能提供一個功能,讓這類信息從搜索引擎刪除,這樣我的信息就不會被泄露。還有另一種狀況是,雖然我2年前發布的某條信息已經被刪除,但是通過搜索引擎還是能找到該條信息,原有的信息會破壞現有的信息。
有我這樣狀況的用戶就非常希望搜索引擎能保證過去的信息“被遺忘”掉,谷歌此舉,是從個人的權益出發的,希望能保證用戶的隱私,刪除用戶的過去。
(3)公關。搜索引擎號稱是互聯網的入口級產品,即使到了移動端,其強大的流量入口能力,亦是不可忽視的巨大力量。作為公關,肯定希望自家的信息全部都是正面,不出現任何負面,相對于從各個不同的平臺刪除帖子外(而且刪帖買賣是違法行為),從搜索引擎刪除負面信息則更為有效的多,如果搜索引擎當中不出現該負面信息,只要不是特別大的流量平臺,該負面信息的價值幾乎忽略。所以,公關們肯定希望搜索引擎能將負面信息刪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