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電商武林,兩大巨頭是阿里和京東,這兩家在電商界的競爭越來越走向神仙打架的階段,但是在圖書這個領域里,李國慶的當當網依舊保持著很強的存在感,圖書類目可能是當當唯一能領先京東的類目了,圖書類目成為當當網抗衡老對手京東的最后一塊陣地。
我現在依稀記得李國慶在參加電商大會時候炫耀當當在圖書市場的優勢和歷史地位,我們必須承認俞渝和李國慶在中國電商尤其是圖書電商領域的啟蒙教育用戶的那段歷史,雖然我們身處在一個不尊重傳統,只尊重創新的互聯網領域。
圖書戰略vs電商格局
我記得貝索斯在回答別人質疑亞馬遜早期虧著錢賣書的時候,他說這些有讀書習慣的有品位的用戶是寶貴資產,當當網也在早期被期待為中國的亞馬遜,然而,很少人參悟了貝索斯沒有說出來的后半句,那就是有了優質用戶后,再干點啥?當當網顯然沒有領悟到貝索斯的寓意,于是丟失了后來的格局之戰,輸在了戰略眼光上,而今天當當的看家類目-圖書也要面臨丟失城池了。
圖書是一個sku數目巨大的類目,京東當年殺入圖書類目,是從一個個價格戰開始的,京東圖書早期壓根兒不想賺錢,只想爭奪市場份額,并且在2013年時候圖書業務達到了和亞馬遜中國持平的業績水平,只用了三年。如果說京東圖書2010年剛推出時不足以威脅當當圖書業務,那么,三年多后京東圖書已經成長為圖書零售前三名,而2014年京東圖書的銷售額已經超越亞馬遜中國,成為國內第二大圖書B2C零售書店,直逼當當。
從數碼家電起家的京東在2010年果斷布局圖書市場,除了業務規模的擴張,還在戰略上培育了未來掀翻當當核心業務的京東圖書,隨著京東的高速增長并成功上市,京東圖書開始啟動打敗當當圖書業務的戰略目標了,而此時的京東在資金、技術、供應鏈能力、營銷等全方位地領先于當當網,一旦京東圖書打敗當當圖書,當當網有可能走向衰落或被巨頭收購的命運。
超越的不是數字,而是習慣
今年的618店慶期間,京東圖書6月1—6月19日累計銷售超過1000萬冊,6月8日的單日銷售圖書高達230萬冊,刷新歷史紀錄。京東圖書POP平臺上有匯集了優質商家600多家,包括79家出版社,圖書的生態鏈已經完備。京東圖書初步具備了超越當當圖書業務的能力,京東用三年完成了圖書市場格局大戰的戰略籌備。
雖然我列舉了這么一些數字,然后能夠左右京東圖書是否會快速超越當當圖書的并不是這些數字,而是用戶的購買習慣。早期京東圖書的用戶比例可能跟京東平臺一樣,男性比例偏高,而隨著京東變成綜合網上零售平臺和用戶規模的增長,圖書購買的品類也會走向多元化,而這會讓京東圖書的業務流更加健康和平衡。
京東上市,而且還和騰訊形成戰略合作,京東品牌在全國三四五線的普及速度都會加快,京東品牌的強化,會加速B2C電商用戶向京東平臺歸一,這種品牌力量的此消彼長也會讓當當備受壓力。當當發現人們已經很習慣在京東買圖書的時候,也許自己也就回天無術了,用戶習慣的遷移會讓當當網歷史積累的驕傲在短時間被澆滅。
數據能力已成戰略武器
京東現在成為中國的亞馬遜,原因并不是在于其當下的市場份額,而是其企業構架和戰略設計,京東是一個自建物流的重模式電商,但是,京東也是一個技術和數據驅動的公司。京東圖書推出的”京東出版”就是一種數據驅動的C2B2C模式,通過分析圖書的銷售數據與用戶消費行為,改變傳統出版領域的選題流程,推出讀者想要的書。
相比之下,盤踞這么多年圖書市場的當當網卻沒有做出這樣的變革性的突破,按常理講,當當本應有比京東圖書更完美的用戶消費習慣數據,但是當當卻沒有這樣的數據能力,讓本是黃金的數據只發揮促銷參考的作用。而這個數據能力就是貝索斯的亞馬遜王國的核心競爭力,當當網起的很早,卻錯過了數據時代的早班車。
京東能夠后來居上,成為與阿里想抗衡的電商巨頭,除了電商基本面的運營和供應鏈,最重要的就是數據戰略。劉強東一直極其重視數據技術和能力,京東的用戶消費數據的挖掘分析是被當做一項核心戰略來做的,所以,我們才看到“京東出版”的出爐,才看到電商界的大神級產品--京東白條,數據能力的嚴重落后決定了當當網抬頭就能看到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