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上海智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智臻公司)“小i機器人”專利繼續有效。這意味著此前蘋果公司起訴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和上海智臻公司敗訴。緣起兩年前,智臻公司認為蘋果語音交互系統S iri侵犯其專利,并提出訴訟。對于現在的結果,有媒體將其解讀“Siri或在中國被停用”。蘋果方面昨日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則表示,A pple嚴肅對待知識產權,并會繼續與智臻公司進行合理的商議。
訴訟烽煙在兩處燃起
兩年來,智臻公司與蘋果的訴訟案實際上是在兩個法庭中展開的。
首先,智臻公司于2012年6月以蘋果電腦貿易(上海)有限公司Siri技術涉嫌侵犯其智能語音系統“小i機器人”的專利權,向上海法院提起訴訟,案件分別于當年的7月2日、8月2日進行了兩次庭審,目前尚無審結。
此后,蘋果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申請“小i機器人”的專利權無效。復審委經審理作出決定,維持該項專利權有效。蘋果公司不服,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發起行政訴訟,智臻公司作為第三人參與訴訟。該訴訟就是3天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的訴訟,該法院認定“小i機器人”的發明專利權繼續有效。按照法院官方微博透露的信息,蘋果當庭提出了上訴。
蘋果公司在給予南都記者的回復中強調,“另外一個法庭還在考量此問題”,指的就是智臻公司兩年前在上海向蘋果發起的訴訟,目前仍未有定論。
蘋果稱仍在與智臻商議
按照此邏輯,此次敗訴實際上是蘋果作為原告方敗訴,而在上海的訴訟案中,蘋果為被告方。
在回復中,蘋果方面指出,“A pple深信要保護創新,并嚴肅對待知識產權。”并坦言“很遺憾,在推出Siri之前我們對智臻公司的專利并不知曉。”同時又強調蘋果認為公司并未使用該項專利。“我們也將繼續持開放的態度,與智臻公司進行合理的商議。”
有熟悉專利糾紛的法律界人士向南都記者表示,結合蘋果和智臻公司的兩場官司,目前的情況應分為三層考慮。第一,蘋果公司希望法院認定“小i機器人”的專利權無效,但法院判蘋果敗訴,對此蘋果繼續提出上訴。
第二,此次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與“蘋果是否侵犯智臻公司專利”并無關系,相關訴訟仍然在上海進行中,還沒有結果。
第三,由于最核心的侵權訴訟尚未宣判,所以坊間流傳Siri會否被禁用仍是未知之數。若參考蘋果的回復,目前還有庭外和解的可能,涉及的應該也就是賠償金問題,對此可以參考此前蘋果與唯冠關于iPad中國商標訴訟案。
唯冠案和解金3 .8億元
關于蘋果在中國所涉及的訴訟案,最出名的當屬兩年前與唯冠的官司。
2012年6月25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向雙方送達了民事調解書,結束了蘋果與唯冠的專利糾紛。隨后,蘋果公司按調解書的要求向廣東高院指定的賬戶匯入6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8億元)。
雖然這個數字與唯冠所希望的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億元)相去甚遠,但在業內仍激起了不小的波瀾。按照當時唯冠的代理律師謝湘輝介紹,雙方協調的過程非常艱難,蘋果最初提出100萬元人民幣的和解價,唯冠則是4億美元,然后雙方不斷向中間價“靠攏”,最終在6000萬美元這個價位上達成了一致。
咨詢機構戰國策首席分析師楊群認為,蘋果和唯冠的官司為后來各種相關訴訟提供了依據,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蘋果不可能讓iPad禁售,自然也不會讓Siri在中國市場被禁用。回復中提到“與智臻公司進行合理的商議”,再加上唯冠案的先例,和解的可能性最大,關鍵是價碼問題。對此,至南都記者發稿時,蘋果和智臻公司均未就商談涉及的金額等問題進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