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者最近研發出了一種名為Wi-Fi后向散射(Wi-Fi backscatter)的新型通訊系統,該系統可使用無線電頻率作為電能來源。在這種技術的幫助下,未來的物聯網設備可能將不再需要電池,而是直接從空氣當中獲取能源。
? ? Bryce Kellogg是華盛頓大學電子工程專業的一名博士生,同時也是Wi-Fi后向散射論文的聯合作者。他表示,這項技術擁有非常大的潛力。他表示,傳統Wi-Fi設備非常耗電,但Wi-Fi后向散射技術可以“大幅降低對于電池的依賴,甚至徹底消除對于電池的需要”。
? ? 據悉,華盛頓大學的研發團隊制作出了一款超低功耗的標簽,該元件內置了天線和電路,可以連接到許多電子設備當中。這個標簽可以和支持Wi-Fi的筆記本或智能手機進行通訊,其消耗的電能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 ? 這個標簽可以監控在筆記本/智能手機和路由器之間的Wi-Fi信號,并通過反射或不反射路由器的Wi-Fi信號來對數據進行編碼,從而對無線信號產生一個細微的改變。筆記本和智能手機隨后會檢測到這些小的改變,并從標簽當中接收數據。
? ? 通過在Wi-Fi信號的改變當中進行數據交換,智能手表這樣的設備可以從筆記本或智能手機當中下載郵件,或是將自身所追蹤到的數據(比如鍛煉數據)發送到這些較大的設備當中。
? ? Wi-Fi信號當中的這些小變化可以成為數據交換的實用方式,另一位聯合作者Joshua Smith說道。他隨后補充道,研究團隊目前正在考慮成立一家公司來將Wi-Fi后向散射商業化。
? ? Kellog說,Wi-Fi后向散射的一大優勢是其可供能的設備類型上面并沒有多少限制。“由于它的低功耗特性,受限的絕對不是電能,”他說,“最大的限制是天線的大小,而Wi-Fi天線可以變得非常小。你的手機當中就有好幾根(Wi-Fi天線)。”
? ? 在后向散射設備鏈的另一端,Wi-Fi接入點可以通過軟件升級來和該技術進行協作,Kellogg說。“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在房屋當中部署一套無需電池的傳感器或智能物聯網設備,然后通過現有的Wi-Fi路由器和它們進行通訊。”他說,“這種方式打破了影響用戶采納物聯網設備的一個巨大障礙。”
? ? 研究團隊的后向散射標簽能夠以1kbps的速率和Wi-Fi設備進行通訊,范圍為2米。在后續的研發當中,研究人員希望將兩者的通訊范圍擴大到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