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Uber周二宣布對一項名為Cornerstore的快遞服務開始進行測試,美國華盛頓特區的Uber用戶可以在應用里看到一個選項,從100余項家庭用品中選擇購買和送貨。如果某位Uber司機正好有空,這些商品將被送到用戶家門口。這項服務不收費,不要求給小費,也沒有最低購買限額。
過去幾年,多家大小科技公司都在嘗試通過互聯網開展快遞業務,Uber的做法只是其中之一。該公司謹慎地強調,在華盛頓地區開始的Cornerstore服務只是測試。不過此前公司及投資者曾公開討論Uber利用其龐大的司機隊伍拓展業務,而不僅僅局限于載客從A地點到B地點。
Uber董事會成員、Benchmark合伙人比爾·古利(Bill Gurley)最近指出,Uber不僅僅要取代出租車和汽車服務,還要取代UPS快遞、租車服務Hertz,甚至是整個取消汽車所有權這個理念。雖然聽起來有些遙遠,但古利指出,Uber在很多方面的規模已經超過了整個行業此前的預期,而這僅僅是開始。
目前亞馬遜是快遞領域的領跑者,該公司為其Prime會員提供了當天送達服務,目前這項服務在美國六座城市運營,另外亞馬遜還計劃推出一項雜貨服務,類似于Uber所提供的家庭用品快遞,其收費也非常低。
谷歌也擁有自己的快遞服務Shopping Express,目前在加州多座城市和紐約曼哈頓島運營。還有一些小型創業公司,例如Instacart和WunWun,在更多地方推出了快遞服務,不過每筆快遞都要收費,這是一些大公司試圖避免的做法。
上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泡沫時期,Webvan和Kozmo.com等多家公司迅速崛起但又曇花一現。當時候購買一聽可樂或一盒口香糖,也會有快遞員氣喘吁吁地免費送貨上門。這一次似乎有所不同,因為推出這項服務的大公司都在其他渠道有足夠的營收來源,而只提供快遞服務的創業公司也采取了自由工作者或合約人員的模式,可以極大降低運營成本。
很多科技投資者并不認為這種快遞服務能夠作為一個獨立的業務存活下去,但與提供免費的流媒體音樂或點播視頻一樣,它作為獲取用戶的一種方法,可能具有重要的意義。“快遞過去沒有用,現在也沒有用,除非你是一家科技巨頭,不介意燒錢搶用戶,”FirtMark Capital科技投資者里克·海茲曼(Rick Heitzmann)表示,“對于他們來說,快遞并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把人們的支付信息添加到他們的系統里,以便未來給他們提供無縫的購物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