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濤(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
日前,蘋果公司推出的移動支付手段Apple Pay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雖然在推廣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問題,但在數量龐大的蘋果手機用戶支持下,很可能成為移動電子支付創新的標志性產品。
當前我國正面臨經濟轉型的挑戰,促進居民消費是改革的重中之重。電子支付創新對于促進消費來說,具有直接和間接的雙重作用。首先從直接影響來看,無論是傳統的卡支付,還是新興電子支付,都對于促進居民消費有其特有的作用空間。一方面,早在2012年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報告》中,就通過對銀行卡跨行交易金額和社會零售品總額的相關性研究發現,二者呈顯著正相關。此外,信用卡是一種典型的將支付與融資相結合的電子支付工具,它在便利消費支付的同時,兼具融資功能。信用卡為持卡人提供了一種額度可循環使用的消費信貸,因此也是一種綜合性的消費金融產品。到今年二季度末,全國人均持有銀行卡3.35張,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0.31張,銀行卡人均消費7398.46元。這些數據遠低于發達國家和許多新興經濟體,所以卡支付在我國仍有巨大發展潛力。
另一方面,新興電子支付的創新發展,逐漸由最初服務于電子商務的支付瓶頸,演變為進一步刺激客戶網絡消費。例如:各種移動應用服務讓居民消費變得更加靈活方便,也為廣大企業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由于支付成功率決定電子商務的運行收益,所以新興電子支付更面臨效率與風險的權衡難題。但是無論如何,支付效率的提升,對于促進消費的作用不言而喻。
其次從間接影響來看,一是彌補了消費信用缺失,如支付寶的擔保交易解決了電子商務中交易雙方的信任問題。二是電子商務平臺和電子支付服務提供者積累了大量的與客戶消費交易相關的數據信息。合理有效地運用這些數據,可以分析出客戶的消費偏好、能力以及潛在需求,進而挖掘、培育和促進消費。三是可以依托電子支付工具,更有效地提供與居民生活有關的便利與增值服務。四是與電子支付密切相關的互聯網金融增值服務的創新,對于增進其客戶消費能力和傾向都有所促進。
最后,電子支付還能促進特定領域的消費增長。例如,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要加強農村支付體系建設、改善農村支付環境,實質上應將電子支付資源向農村有效配置,為農村居民消費創造更好的條件。再如,許多國家的預付卡能夠服務信用較低人群,可以在小額、便民消費領域發揮積極作用。總之,在有效控制風險、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電子支付能夠有助于打造新型的居民消費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