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初,一則“易到與滴滴的合作”的傳言不脛而走,并被看做是柳青加入滴滴之后一次重大資本操作。
雖然隨著易到與奇瑞、博泰合作打造“互聯網智能共享電動汽車”的消息公布,與滴滴的合作被證實只是公關營造噱頭的炒作。
然而,滴滴在專車領域的發展確是有目共睹。柳青加入之后,滴滴更是如虎添翼,積極為未來上市鋪平道路。
1
?
三番五次投資滴滴未果
作為投資人,柳青從很早之前就關注打車軟件行業。隨著國外專車業務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資本傾注到這個新興的潛力領域。高盛也洞察了其中蘊含的商業價值。
2011年,運營僅18個月的Uber接受了高盛等投資者的3200萬美元,完成了第二輪融資。這一年,是柳青在高盛直接投資部的最后一年;第二年,她就晉升為高盛中國區董事總經理。
這期間,資本對于租車行業的看好使其爆發了一段投資小高潮。但那時國內沒有出現一家基于互聯網技術提供出行方案的公司,專車市場更是一片空白。
2012年,柳青擔任高盛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同一時間,程維創建了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滴滴公司”),經過6個月的運營之后,獲得金沙江創投A輪300萬美金的投資。小桔科技上線的打車軟件——“嘀嘀打車”通過客戶端以及司機端迅速搜集并建立起一套城市出租以及交通網絡數據。
這種與專車相類似的“O2O+車聯網”模式一下吸引了高盛的注意。出于對打車市場情有獨鐘,柳青在高盛期間多次接觸程維,希望對滴滴進行投資,但都因投資金額沒談攏而未能如愿。
而當時,高盛投資的Uber已經達到了170億美元的估值。“
在這期間柳青也以投資人的中立身份接觸多位行業創始人以保持對于行業信息的敏感程度。
引入巨額投資為上市鋪路
2014年6月,柳青再次拜訪程維,希望投資滴滴,得知又一次因投資金額而錯失最佳投資時機之后,柳青開玩笑式的提出加入滴滴,而這個玩笑也一語成讖,通過三天的考慮,柳青決定加入滴滴公司并擔任起COO的角色。
2013年,滴滴公司引入騰訊1500萬美元B輪投資。2014年1月2日,其再次獲得1億美元C輪融資,其中,中信產業基金領投6000萬美元,騰訊跟投3000萬美元,其他機構參與投資1000萬美元。
在外界猜測程維招來柳青是為了融資之時,柳青卻說:“我進來絕對不是這個核心的訴求,真正有價值的公司不會為了融資而招人。況且我來之前,程維一個人去見投資人,一樣融得很好。”
而事實上,柳青的進入確實讓滴滴的融資更加順理成章。很快,在2014年底,滴滴再次引入7億美元融資。
除了一直支持程維的騰訊,此次投資還引入了兩家外資投資巨頭——淡馬錫和DST。柳青在高盛期間,都與這兩家投資公司在投資項目中有過大額合作項目,共同投資的兩個標的,盛大文學被騰訊收購,Facebook則在美上市。
無可厚非,滴滴最終的目標是上市。柳青也曾表示:“我們一路在燒錢,一路在融資,移動互聯網如果想打造一個很大的企業,就必須要很高效地運用資本,資本里面最快的途徑可能就是上市,短期一、兩年內可能沒有上市的時間表,但是長期肯定會考慮這條路。”
一名租車行業人士表示,“如果滴滴要在美國上市,這次融資無論在金額上還是引進的投資方上都能為其提供很大幫助。”
在D輪融資的出色表現也為柳青鞏固了其在滴滴公司的位置。在2月4日滴滴年會上,其被正式任命為滴滴總裁,成為程維之后的二把手。
對于柳青的工作,程維也頗有信心,“柳青在加入滴滴的半年時間,幫助公司完成了當時非上市公司最大一筆7億美金融資,并帶領專車、PR、GR團隊開始了面向未來的組織變革。擔任總裁后的柳青將更多負責公司日常業務運營。”
未來重心攻占專車市場
無疑,柳青進入滴滴公司的時機選擇恰到好處。
經過與快的多輪“補貼大戰”,滴滴耗費了大量精力與資金,然而打的市場的反映卻未能達到預期。停止補貼之后,移動端使用率大幅下降,搶單司機與使用乘客驟減。
另一方面,隨著對于專車市場了解以及積累加深,2014年下半年,移動軟件逐漸從對出租的燒錢補貼中抽身,將資金投入到專車的運營中。
而柳青進入滴滴后負責的正是專車新業務、品牌公關、商務合作等諸多重要部門的工作。在柳青加入之后,滴滴專車業務快速發展并在年底再次打響補貼大戰。
陸續的移動端涌入大量專車的補貼,補貼金額之大對比出租有過之無不及。
滴滴副總裁朱平豆曾在公開場合表示,D輪融資資金將用于專車的推廣中。據了解,滴滴將針對商務專車業務啟動一輪聲勢浩大的品牌營銷戰役,覆蓋的媒介將包含院線、主流視頻貼片、戶外框架等,總營銷投放費用將超億元。
根據Analysys易觀智庫分析,未來快的打車和滴滴打車或將運營重心向專車服務傾斜,并培養現有的APP用戶使用專車服務,以期在專車領域占領更多市場。
同時,對于前車之鑒,易觀國際分析師張旭指出,對比出租車,專車召車渠道更加依賴移動端,具有唯一性,加上其提供的服務更加多樣。這兩點決定了專車用戶擁有比出租車用戶更高的忠誠度和ARPU值。“因此,其補貼是具有發展性的。”
然而,比起出租車領域的雙寡頭局勢,快的和滴滴在專車領域將面對如Uber、易道用車等更具挑戰的競爭對手。
柳青作為投資人時期曾見證高盛對Uber投資,在近期,高盛以發行可轉換債券的形式再次為Uber融得16億美元資金。此舉也被看做啟動上市的先兆。
而多城市專車服務被叫停對打車軟件構成不小威脅。據悉,目前滴滴營運的所有專車車輛皆為私家車。如果交通委出臺相關文件對其將是不小的打擊。
“屆時,滴滴或許會尋求與其他企業合作,但目前,還沒有看到相關苗頭。這時柳青積累的人脈便可以派上用場。”上述租車行業人士表示。
據理財周報記者了解,目前聯想旗下就控股了主要經營汽車租賃的神州租車。在聯想的積極推進下,神州租車也與2014年9月成功在香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