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博物館御筆五福壺茶具中國紅瓷茶具醴陵收藏品茶具國家博物館茶具
中國國家博物館傾心力作大雅之藏
中國紅瓷被視為中國瓷器中的至尊,由于它燒制難度極大,故此真正純正的中國紅瓷歷來都是帝王之家和極少數人的收藏珍玩。“御筆五福壺”堪稱一套當代紅瓷的絕頂藏品,它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多名專家精心設計,歷經近一年時間經過數百次反復燒制而成。
“御筆五福壺”的“福”字源于清代五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和道光——在每年臘月的開筆賜福儀式上親筆書寫的御筆“福”字。據史料記載,每年皇室都會舉行盛大的祈福盛典,求蒼天賜福。由此每一“福”字都有極其厚重的意義,五個福字,便是五次闔國共祈的祝福。“御筆五福壺”以清代五帝五個御筆“福”字為原型,采用傳統宮廷瓷器特有的純金描金工藝,將之用純金一一描繪與紅瓷之上,越發現出其雅致富麗之品相。
“御筆五福壺”釉色秀美、紅中透潤,并首次將瀕臨失傳的釉下游絲暗紋工藝和純金描金工藝成功運用于紅瓷之上。數位當代知名瓷器鑒賞家和收藏家見到后無不拍案叫絕、推崇備至。
納福藏瑞祈福迎祥
所謂“福”,在過去是指“福氣”、“福運”,而現在人對福的理解是“幸福”。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中國的老百姓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期盼福氣的到來。一個“福”字,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福。
福文化是在中國土生土長的一種民俗文化,中國人自古便有“納福藏瑞、祈福迎祥”的傳統風俗。而流傳已久的“五福”之說更在中國福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尚書》便曾記載“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壽終命”。她的涵蓋面非常廣,伴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明的變遷與發展,如今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她所折射出來的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生活觀念及價值觀。
時值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年華誕,中國國家博物館精心策劃,全力打造了一套自建館以來首次對外公開發行的以中國傳統福文化為中心理念的當代紅色“官窯”精品瓷器“御筆五福壺”。藉此藏品祝福祖國繁榮富強、祝福人民幸福安康。
中國國家博物館制御筆五福壺
中國國家博物館特制“御筆五福壺”工藝之繁、技術之難、耗費之甚、藝術之精,一點不亞于古代的“御用瓷器”。“五福壺”晶瑩剔透、釉色鮮紅、發色均勻,淳厚飽滿、艷而不媚、典雅大氣、雍容華貴,堪稱國寶級藝術品。每件“五福壺”的拉坯、成形、修坯、上釉、描金、彩繪、游絲暗紋,全部由高級工藝制作大師采用手工精心制作,采用最高檔精選瓷泥、引進傳統絕密骨瓷配方,加入50%精致骨粉精致薄型瓷胎,經過“素燒、釉燒、紅燒、金燒”四次入爐、1400℃高溫煅燒、結合醴陵釉下五彩的特色、及紅瓷描金工藝、高溫游絲暗紋工藝等前后共20多道工序純手工燒制而成。期間,需經過最少四次驗坯工序,嚴格控制質量,成品率不到10%。堪稱當代中國國瓷的“大雅之藏”!
洪福齊天天增歲五福捧壽壽隨人
“御筆五福壺”器行源自清宮造辦處,是清宮每年舉行祈福儀式的御用器具。壺身圓潤,象征團圓;內盛香茗,象征美滿。壺身通體紅釉,寓意“洪福齊天”。壺身分別采用了制瓷業頂級工藝:純金描金工藝和高溫游絲暗紋工藝。純金描金工藝描繪有五個御書“福”字和祥云圖案,在每一角度玩賞都能“納副入目”;高溫游絲暗紋工藝則在釉下描飾出五爪龍紋、祥云紋、如意紋和瑞蝠紋,在壺身若隱若現,精美異常。“五福壺”還配有黑檀類純木底座,更平添幾分文人雅致之氣韻。
四溢茶香香盈室舉杯敬福福滿門
“御筆五福杯”以及托盤,造型精巧別致,杯身和盤面同樣采用純金描金和高溫游絲暗紋工藝描繪出御筆五“福”和五爪云龍。其中杯身上最大“福”字位于杯把對側,此福字又與托盤內中心“福”字對應,每當用此具待客時,舉杯則敬“福”于人;落杯,則納“福”于己。隨著茶香四溢,美好的祝福也飄溢于賓主之間,充盈于廳堂之內。
國瓷至尊“中國紅”
鈞紅是我國最早出現的銅紅釉品種,到了明代永宣年間,景德鎮瓷工繼鈞紅之后,創造了霽紅。因其燒制難度極大,工藝復雜,成品率極低,同時,在制作霽紅瓷時,還要加入珊瑚、玉石、珍珠、黃金等名貴原料,所以紅瓷向來被認為是瓷中至尊。
為了讓失傳的霽紅“復活”,重續歷史,經過數十年的不懈努力,二零零二年三月,一件融傳統紅瓷工藝和現代制瓷科技于一身的紅瓷,在經過一千二百五十度的高溫淬煉后展現于世間,并正式通過專家組鑒定,這種釉色如同國徽底色的瓷器被意味深長的命名為“中國紅”。
“中國紅”藝術品,其釉色鮮紅均勻、色澤鮮艷、沉穩,光澤內斂而不失華麗,氣度雍容華貴,凝重樸實,富有通透感,堪稱色釉瓷中的珍品。每一件成功的“中國紅”作品都屬于百里挑一的精品。
國家博物館全力打造的國瓷重器
“御筆五福壺”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建館以來首次公開發行的唯一一套當代高檔藏品,中國國家博物館特為建國六十周年破例發行,紀念意義極其深遠。中國國家博物館為此專門設立專家組,策劃、設計、制作,突破技術難關,將中國紅,毛瓷工藝、純金描金工藝、高溫游絲暗紋工藝等制瓷絕藝融于一體,從選料到工藝,均嚴格按照國禮標準打造,創造了中國陶瓷史上一大奇觀。為保證其品質,每件瓷器底部,均燒造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字樣和本套藏品唯一收藏編號。
瀕臨失傳的24K純金描金工藝
中國陶瓷的描金工藝在以前由于工序復雜、成本昂貴、品相精美,因此一直為皇家御用瓷品所獨享。而利用24K純金的紅瓷釉下描金工藝,更是由于極難把握純金、釉色和胎質的成型溫度而珍稀之級,每成型一件無不被奉為至寶,而此種工藝由于極難掌握而瀕臨失傳。為燒制成純金描金工藝的“御筆五福壺”,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家組窮溪問野,咨詢了數位當代制瓷泰斗級大師,又結合當代最新科技,將這一瀕臨失傳的傳統工藝成功的運用在了“五福壺”上,并為每件藏品出局了描金純金成分的檢測報告。
獨步天下的釉下游絲暗紋工藝
“御筆五福壺”所采用的釉下游絲暗紋工藝,是中國瓷器獨創的精湛技藝,向來為制瓷業內不傳之絕藝。“釉下游絲暗紋”顧名思義,其紋路在釉下以同色釉施成,燒造之后暗紋自現,晶瑩通透。尤其在燈光下觀賞,紋路隨光線變化萬端,若有若無,時隱時現,似浮動于器身之上,飄若游云,曼妙異常。、
仿古宮廷包裝彰顯皇家氣派
“御筆五福壺”不僅器型源自宮廷,在包裝上也采用了傳統清宮錦盒盛裝。整個錦盒由黃色蜀錦鑲囊,上秀“佛八寶”(輪、螺、傘、蓋、魚、罐、花、腸)圖案,代表吉祥如意。此套包裝不僅對藏品保護有嘉,同時也在襯托出其“系出名門”的皇家氣度。無論是個人收藏還是饋贈他人,無不顯得雍容大氣之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