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是茶葉中的一大類,以創始人清朝蘇烏龍而得名。因為是半發酵茶,制作工藝和品質都介於紅茶和綠茶之間,基本工序包括曬青,涼青,搖青,殺青,揉捻和乾燥六步。其發酵過程經過特殊的工序中止后,形成了 綠葉紅鑲邊 的獨特外觀。因為其色澤特點,有時又被稱為青茶。烏龍茶聞名中外,有茶中明珠之稱。沖泡之后,有一股如梅似蘭的清香。其滋味醇厚回甘,品飲時有 喉韻 的特殊感受,即茶湯過喉徐徐生津,而有回味,細加品味,似嚼之有物。香氣清冽,濃而不澀,以第二、第三泡為最佳。烏龍茶的主要產地在福建、廣東和臺灣。以閩北的武夷巖茶、閩南的鐵觀音、廣東單樅和臺灣的凍頂烏龍茶為最佳大紅袍茶最忌的是用沖泡綠茶花茶的方法沖泡。最好的方法就是用 工夫茶 沖泡法。首先是要準備一套工夫茶具,白瓷蓋碗的即可。也可用紫砂壺,但比較麻煩,初學者不宜。其次,需要掌握沖泡要領。武夷山的余澤嵐先生歸納為三點:好水,沸水,快出水。好水就是選擇適合沖泡的水,最好的當然是南方的山泉水,但一般城市沒有這個條件,可選擇優質桶裝礦泉水或純凈水,以口感清冽甘甜為上。沸水就是一定要將水燒沸,一般用電隨手泡現燒現泡即可,溫度應達攝氏95度以上。不宜用熱水壺的溫吞水。快出水,指沸水沖下蓋碗后,要快速倒出茶湯。一般來說,小蓋碗置茶5 7克,時間不超過20秒就應出湯。基本原則是寧淡勿濃,先淡后濃。如果依此方法沖泡,基本上就能沖泡出大紅袍的韻味。 目前武夷山原產的優質大紅袍茶,雖說因廠家不同風格有所差異,但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特點。茶湯呈赤金、棕紅或深紅,清徹透亮;同一泡茶,開初是奇妙的焦糖香,隨后便出現細銳的菖蒲香,或清幽的蘭花香;茶湯的滋味,格外甘醇鮮滑,回味特別持久。可以沖泡七遍,而葉底猶有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