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京磚 【做法】 黑京磚茶,因用黑毛茶作原料,色澤黑潤,成品塊狀如磚,故名?,F由湖南白沙溪茶廠獨家生產。其原料選自安化、桃江、益陽、漢壽、寧鄉等縣茶廠生產的優質黑毛茶。白沙茶廠從70年代初對以往費工耗時的繁復工序進行了改革,按原來面茶、里茶的比例一次拼好、一次壓制成型。制作時先將原料篩分整形,風選揀剔提凈,按比例拼配;機壓時,先高溫汽蒸滅菌,再高壓定型,檢驗修整,緩慢干燥,包裝成為磚茶成品。 【歷史】 湖南省安化縣生產黑茶歷史悠久,早在明朝萬歷年間由戶部正式定為運銷西北地區以茶易馬的 官茶 后,陜、甘、寧、晉地區的茶商,到朝廷在各地設置的茶馬司以金(貨幣)易領 茶引 (按:明制茶課引規定:上引五千斤、中引四千斤、下引三千斤),至安化大量采購黑茶磚,運銷西北地區以茶易馬(按:明洪武二十二年所定茶易馬分上、中、下三等:上等馬每匹一百二十斤、中等馬每匹七十斤、下等馬每匹五十斤)。大都運往蘭州再轉銷陜、甘、青、新、寧、藏少數民族地區。明末清初西北地區的 邊茶 十之八九由安化黑茶供應,多在陜西涇陽壓成茶磚。1939年,湖南省茶葉管理處在安化縣設廠大批量生產黑京磚,產品分 天、地、人、和 四級,統稱 黑茶磚 。1947年,安化茶葉公司設廠于江南鎮,在茶磚面上印有 八 字,稱 八字茶磚 ,供不應求。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茶業公司安化磚茶廠(白沙溪茶廠前身)積極擴大生產,產品改稱 黑磚茶 ,主銷西北少數民族地區。 【原料】黑京磚的原料,過去分為灑面茶和包心茶兩種,灑面茶品質好,包心茶品質差。壓制時把差的茶葉壓在里面,較好的茶葉壓在外面。這樣做,內外品質不一,壓制也較麻煩。70年代中期,安化白沙溪茶廠進行工藝改革,在提高面茶和包心茶質量的基礎上將面茶和包心茶進行混合壓制,不分面茶和里茶,做到了品質表里如一,同時又簡化了手續,提高了工效?,F在壓制黑京磚的原料成份為80%的三級黑毛茶和15%的四級黑毛茶,以及5%的其他茶,總含梗量不超過18%。這些不同級別的毛茶進廠后,要進行篩分、風選、破碎、拼堆等工序,制成合乎規格的半成品,做到形態均勻、質量純凈。半成品再經過蒸壓、烘焙、包裝等工序,制成黑京磚。磚面端正,四角平整,模紋(商標字樣)清晰。磚面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滋味濃厚微澀,湯色紅黃微暗,葉底老嫩尚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