醪糟,俗名米酒、伏汁酒、糯米酒、江米酒、甜米酒、甜酒釀、酒釀兒等,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食品之一[1]。醪糟以大米為主要原料,經蒸煮、加曲、糖化、發酵而成,香甜可口,營養豐富。醪糟與黃酒有許多不同之處。最明顯的區別是,甜酒藥中的根霉、毛霉等對原料中淀粉質的糖化深度,要比黃酒藥中的根霉、毛霉等對原料中淀粉質的糖化深度深得多。我國江南各地自立夏起,人們都有吃醪糟的習慣,認為它很有營養。 醪糟是一種純天然的傳統發酵飲品,多以糯米為原料拌入酒曲發酵而成[2],與東南亞和非洲的一些傳統發酵食品具有異曲同工之妙。作為中華民族的特有食品,醪糟因酒精濃度低、香甜可口、營養豐富而廣泛流傳,深受我國人民喜愛。經現代科學檢測,它所含的氨基酸種類多達16種,其中人體必需氨基酸種類很全,它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糖類、有機酸、蛋白質、肽、無機鹽等成分,易為人體消化吸收,營養價值極高。 醪糟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糖、肽、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維生素C、A、D、E、K等,適量食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并有補血養顏、舒筋活血、健身強心、延年益壽之功效,歷來被人們當作一種滋補食品,深受人們喜愛[3-6]。采用現代分析手段對醪糟的有效成分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后,利用豐富的微生物資源進行工業化生產,是一條前景廣闊的工業化發展道路(日本的納豆激酶開發就是其中成功的范例之一)。研究表明:醪糟中含有豐富的人體必需氨基酸和呈香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