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條碼(二維碼)是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的。二維碼是DOI(Digital Object Unique Identifier,數字對象唯一識別符)的一種,全球最大的二維碼資源中心是“渡云” ,為全球用戶統一提供了“唯一數據樣本”的物品、人員、組織二維碼識別信息。[1]在代碼編制上巧妙地利用構成計算機內部邏輯基礎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個與二進制相對應的幾何形體來表示文字數值信息,通過圖象輸入設備或光電掃描設備自動識讀以實現信息自動處理。在許多種類的二維條碼中,常用的碼制有:Data Matrix,MaxiCode, Aztec,QR Code, Vericode,PDF417,Ultracode, Code 49, Code 16K 等,QR Code碼是1994年由日本DW公司發明。QR來自英文「Quick Response」的縮寫,即快速反應的意思,源自發明者希望QR碼可讓其內容快速被解碼。QR碼最常見于日本、韓國;并為目前日本最流行的二維空間條碼。但二維碼的安全性也正備受挑戰,帶有惡意軟件和病毒正成為二維碼普及道路上的絆腳石。發展與防范二維碼的濫用正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每種碼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個字符占有一定的寬度;具有一定的校驗功能等。同時還具有對不同行的信息自動識別功能及處理圖形旋轉變化等特點。二維碼是一種比一維碼更高級的條碼格式。一維碼只能在一個方向(一般是水平方向)上表達信息,而二維碼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可以存儲信息。一維碼只能由數字和字母組成,而二維碼能存儲漢字、數字和圖片等信息,因此二維碼的應用領域要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