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染工藝說明:蠟染工藝步驟為:將白布平鋪于案上,置蠟于小鍋中,加溫溶解為汁,用蠟刀蘸蠟汁繪于布上,繪成后,投入染缸漬染,染好撈出用清水煮沸,蠟溶化后即觀出白色或彩色花紋。蠟染抱枕經采用純手工蠟染工藝制作而成,圖案題材均以花草、抽象、吉祥物等為主題,并在制作上采用多種色彩加以修飾,體現了傳統工藝表現在現代生活中的無窮魅力 古樸的少數民族藝術,一種有 指紋 的畫,每一種都是獨一無二的......蠟染[batik;waxprinting]古時候稱為蠟纈,是用蜂蠟把花紋點繪在棉、麻、絲、毛等織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蠟的地方染不上顏色,除去蠟即現出美麗的花紋,這是我國古老的仿染工藝,歷史悠久... ☆.蠟染的歷史 中國的染織工藝早在西周時期(公元前ll世紀 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較大的發展。根據《禮記》等文獻記載,絲、染色當時都設有專官主管,楚國還設有主持生產靛青的 藍尹 工官。足見當時的絲織、染色工藝已頗具規模。蠟染古時候稱為蠟纈,是用蠟把花紋點繪在麻、絲、棉、毛等織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蠟的地方染不上顏色,除去蠟即現出美麗的花紋。這是我國古老的防染工藝,歷史已很悠久。 我國古代發現的蠟染文物,有新疆于田屋于來克古城遺址出土的北朝(公元396 581年)藍色蠟纈毛織物藍色蠟纈棉織品及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北區墓葬出土的西涼(公元400 421年)藍色纈絹和唐代(公元618 907年)的幾種蠟纈絹、蠟纈紗;還有敦煌莫高窟130窟第一層壁畫下發現的唐代廢置的大量蠟纈殘幡。這批遺存的蠟染實物中,北朝的和西涼的蠟纈織品都是深藍色地現白花,紋樣光潔清晰,古樸典雅;唐代的蠟纈絹和蠟纈紗的地子,有棕、繹、黃、赭等色,大部分是白色花紋。 ☆.蠟染的工藝過程 1、畫蠟前的處理 先將自產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凈,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狀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曬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臺。 2、點蠟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蠟放在陶瓷碗或金屬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殼火使蠟融化,便可以用銅刀蘸蠟,作畫的第一步是經營位置。有的地區是照著紙剪的花樣確定大輪廓,然后畫出各種圖案花紋。另外一些地區則不用花樣,只用指甲在白布上勾畫出大輪廓,便可以得心應手地畫出各種美麗的圖案。 3、染色 浸染的方法,是把畫好的蠟片放在藍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淺藍色。再放入浸泡數次,便得深藍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織物上出現深淺兩色的圖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淺藍色上再點繪蠟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現出深淺兩種花紋。當蠟片放進染缸浸染時,有些 蠟封 因折疊而損裂,于是便產生天然的裂紋,一般稱為 冰紋 。有時也根據需要做出 冰紋 。這種 冰紋 往往會使蠟染圖案更加層次豐富,具有自然別致的風味。 4、去蠟 經過沖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蠟質,經過漂洗后,布上就會顯出蘭白分明的花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