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玉是我國四大名玉之一,因產于中國著名的玉石之鄉----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而得名。岫玉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產量約占全國目前玉石總產量的70%左右,在2000年國石侯選石評選中岫玉榮登榜首。岫玉分為三種。一為“岫玉”,學名叫“蛇紋石”。其質地致密、溫潤,色彩鮮艷、明潔,有紅、黃、綠、青、藍、白、黑等七種顏色,以青綠色為主。二是“河磨玉”,由于其外表如大塊卵石,內部為玉,故稱“河磨玉”。價值連城的“和氏璧”就是由河磨玉做成的。第三種是“細玉”,當地人又稱為“老玉”。質地異常細膩、堅韌,微透明,多呈碧綠色。其深綠、湖綠、果綠者為佳,顏色深青如靛者為貴,色白如豬脂者為上品,色為鵝黃、質如翡翠者為珍品。”岫玉是產于地靈充足的地脈之下,石料多開采于180多米深的地下,在千萬年的形成過程中吸收了天地之精華、自然之靈氣,所以除了本身具有的可收藏價值之外,更有著養生、保健和風水上的重大價值。附:岫玉相關參數(一)蛇紋石質玉(岫玉、花玉、黃玉等) 性質——硬度:4.5-5.5;密度:2.61克/立方厘米; 耐火度:1500-1600度;顏色:綠、黃、白、紅、黑等。 成分——氧化鎂(MgO)42.1%;二氧化硅(SiO2)43.8%; 氧化鈣(CaO)0.15%;結晶水(H2O)11.7%; 三氧化二鐵(Fe2O3)0.64%。(二)透閃石質玉(老玉、河磨玉、石包玉) 性質——硬度:6.36-6.46度;密度:2.91-3.1克/立方厘米; 折射率:1.60-1.62;顏色:黃白、綠、青、黑、糖色。 成分——二氧化硅(SiO2)61.28%;氧化鎂(MgO)24.25%; 氧化鈣(CaO)11.56%;氧化鐵(FeO)0.39%; 三氧化二鋁(Al2O3)0.86%;氧化鈉(Na2O)0.16%。(三)蛇紋石質玉和透閃石質玉的混合體(甲翠) 性質——硬度:4.91-5.83度;密度:2.66克/立方厘米;顏色:白綠相間。 成分——綠色部分:二氧化硅(SiO2)42.38%;氧化鎂(MgO)43.60%; 氧化鐵(FeO)2.16%;三氧化二鋁(Al2O3)0.18%; 白色部分:氧化鎂(MgO)27.42%;二氧化硅(SiO2)56.89%; 氧化鈣(CaO)13.22%;氧化鐵(FeO)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