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科益豐小龍蝦養殖加盟電話,小龍蝦養殖培訓
武漢農科益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電話:400-7780266
I807I700882
公司: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六指街道武漢青魚原種場
武漢農科益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物科技、特種水產養殖及技術為核心,集科研、繁育、技術推廣、銷售為一體的多元化農業發展科技型企業。公司專業從事特種高效水產品養殖及技術推廣。公司秉承“以服務為基礎,以技術為核心,以科技求發展”的宗旨,銳意創新,不斷發展,現已成為具有國內特種水產養殖核心競爭力的農業科技型企業。
公司坐落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湖農場(武漢農業集團青魚良種場),場地面積l600畝,其中水產綜合養殖面積達l200畝,擁有現代標準化的育苗孵化池和科研基地。公司先后成立種苗培育、養殖孵化、飼料研發、市場推廣及技術服務等部門,與國內多家水產權威科研機構、農業院校有長期技術合作,在技術上真正實現了綠色環保、健康增收的現代農業質量標準。公司通過經過多年的養殖和繁育,不斷進行技術優化和改良,掌握了淡水工廠化養殖、淡水家庭養殖、外塘養殖、室內水產養殖及種苗優化等核心技術,確立了完整的內陸淡水養殖的專屬技術體系。公司所培育的各類淡水種苗具有成活率高、生長快、產量大、利潤高、適應能力強等優點,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贊譽!
大家好,這是i龍蝦訊的第四期欄目——中原養龍蝦一哥--困境下的大河南!
2017年河南省生龍蝦出欄量達到6220萬頭,僅次于四川,位居全國第二水平,占全國出欄量接近十分之一。根據發改委公布,河南省2018年前三季度生龍蝦出欄4510萬頭,同比增長2.8%,按照增長計算,河南年出欄量預計超過四川,躍居全國首位,河南省將成為中國第一養龍蝦大省。
河南和東北一樣,都是生龍蝦的主產區,雖然河南人口接近一個億,人口數量僅次于廣東和山東,但卻不是龍蝦肉消費大省。
以往河南省每年至少有2000萬頭生龍蝦外調,約占全國跨省調出量的20%左右,四川、貴州和重慶等西南地區是大龍蝦、牛龍蝦的主力消費區,京津、長三角地區是標準龍蝦的主要消費區。
河南也是全國龍蝦肉調出大省,白條一年調出量換算成生龍蝦量也達到了1000萬頭,生龍蝦及龍蝦肉產品合計調出量超過全省出欄量的一半。也就是說河南省內生龍蝦產量已經遠遠超過本省消費量。
非洲龍蝦瘟來襲,河南首當其沖,跨省禁運實施后,河南立刻面臨了嚴重的產能過剩,龍蝦價應聲下挫,受到重創。
我們老徐聊龍蝦市通過微信采訪了南陽和安陽地區的龍蝦經濟人,采訪中得知:非洲龍蝦瘟發生后,河南地區因生龍蝦及龍蝦肉產品完全受阻,與全國均價最高達到1.61元/斤的差距,尤其是9月14日獲嘉縣發生非洲龍蝦瘟疫情,生龍蝦產品也不能向外流通,小散戶壓欄情況嚴重,大龍蝦壓欄持續增加,300斤以上的大龍蝦比比皆是,養殖戶普遍虧損嚴重。
另一方面,屠宰場更傾向收的都是規模養殖場的生龍蝦,各地檢疫站執行的是存欄500頭以上的大戶才可以正常開檢疫票,控制非洲龍蝦瘟對于養殖戶來說當然是好事,很多地方出于保守考慮,基本上完全停止了開證,諸如這樣的條條款款限制導致普通養殖戶的健康龍蝦都難以出售,真的是一票難求,更加劇了整個市場供需的失衡。
雖然河南目前較往年行情慘淡,但是,同樣作為生龍蝦主產區,河南目前同期出欄價格與東北地區相比略高,止損能力相對較強,而且隨著10月以來,河南白條肉向外流通,河南與全國差價進一步縮小,目前差價每斤0.86元。
為什么同樣是主產區,河南為什么可以做到呢,我們給出以下幾點結論:
第一點,河南特殊的地理優勢。
河南地處中原,水陸交通便利,有良好的白條調運基礎。龍蝦肉市場腹地廣闊,處于京津和江滬市場中間位置,生龍蝦和龍蝦肉產品可快速便捷進入廣闊的全國市場。非洲龍蝦瘟以來,湖北、陜西、湖南等地區發生非洲龍蝦瘟后,禁止外調,河南地區由于其地理優勢,迅速彌補以上地區主銷區的龍蝦肉供給。
第二點,河南有其獨特的產業優勢。
首先,養殖規模比較成熟。作為中國第一養龍蝦大省,河南也是中國規模化程度最高的省份,年出欄500頭-1萬頭的養殖戶有3萬多戶,出欄比重已占到62%以上,年出欄量萬頭以上的占26%,牧原、雛鷹等大型一體化為代表的養殖企業年出欄都在200萬頭以上,行業發展規模化走在全國前列。
其次,屠宰配套相對完善。生龍蝦屠宰及肉類深加工占據國內龍頭地位,生龍蝦產業下游有一大批屠宰肉制品加工企業,有雙匯、眾品等。屠宰配套完善是我們區別于東北地區的重要原因。
非洲龍蝦瘟爆發后,南方作為牛龍蝦的主要消費市場,標準屠宰場無法加工,南方貿易商開始尋找屠宰加工合作,而河南的半自動化屠宰企業剛好能滿足西南市場大龍蝦和超大龍蝦的需求,市場上標龍蝦一頭屠宰價格30-40元,超大龍蝦的待宰費用漲到了100元左右,河南產區屠宰企業定價權快速提升,落后的屠宰產能小龍蝦養殖場地大幅度拉升,這也是河南地區生龍蝦壓欄情況不嚴重,出欄價格高于東北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第三點,政府政策扶持。
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在12月11日加強非洲龍蝦瘟防控會議上也重點提出要改變生產流通方式,變調龍蝦向調肉轉變,肉的話要經過很多檢驗,比運生龍蝦的風險要小得多。
之前在i龍蝦訊第二期會議內容解讀中也已經談過這個問題,禁止跨省調運活龍蝦,這絕不是政府的權宜之計,是長期的措施。前期活龍蝦和白條調運同時進行,但是隨著屠宰配套的完善,后期是鼓勵白條調運的。
河南目前的白條調出量從非洲龍蝦瘟前的1萬頭到現在每天5萬頭,早在10月份,河南的肉類協會、畜牧局等政府機構就開始積極與上海、浙江、江蘇、重慶點對點對接,達成龍蝦肉產銷對接協議,每日龍蝦肉調出量l600噸,相當于2萬頭生龍蝦。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這點尤其要為河南地方政府點贊,這也是河南困境不困,困境中求生存的自我發展道路。
第四點,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初步建立。
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華中地區新增冷鏈車2l72臺。非洲龍蝦瘟后,冷鏈運輸更是大幅增加,這大大增加了白條的調出量。跨省的冷鏈運輸監管便利,運輸量大,降低了運輸成本。
9.6米長的物流冷鏈車成本40-50萬元,過去需要2至3年收回成本,但是現在隨著白條運輸量的加大,一年左右就可以收回成本。
河南地處中原,交通便利,是全國冷鏈物流的集散地,也是國家重點支持發展冷鏈物流的10個省份之一,雙匯、鮮易、眾榮穩居國內冷鏈物流十強,人口紅利和交通區位優勢更不能不提,河南人口接近1億,1.5小時高鐵交通圈可覆蓋3.5億人口。
河南有多式聯運優勢,隨著非洲龍蝦瘟下變調龍蝦為調肉后,河南眾多有思路的龍蝦經濟和貿易商已經率先開始發展冷鏈物流運輸了,這完全符合了國家加大屠宰產能布局調整的需要。
河南,生龍蝦養殖第一大省,憑借獨特的地理優勢和產業優勢,小龍蝦養殖方式在嚴峻的市場面前,正在逐步緩解生龍蝦價格冰火兩重天的局面。
經歷了上半年的超低行情和下半年非洲龍蝦瘟的洗禮,目前龍蝦價有所回升小龍蝦養殖一畝成本,走到現在的養龍蝦人也都不容易,希望養龍蝦人都可以把握住這次龍蝦價上漲的機會,合理出欄,握緊錢袋子!
未來,河南將布局全產業鏈,推行育、繁、養、宰、銷一體化的融合發展新格局。經過本次非洲龍蝦瘟的洗禮,大中原這塊養龍蝦熱土將會在牧原、新大等優秀養殖業及雙匯、眾品等屠宰企業配合下,綻放中原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