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俗名螞蟥,在內陸淡水水域內生長繁殖,是我國傳統的特種藥用水生動物,其干制品炮制后中醫入藥,具有治療中風、高血壓、清瘀、閉經、跌打損傷等功效。近年新發現水蛭制劑在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它在歷史上以自然捕撈為主,因近年農藥、化肥等濫用,及工農業“三廢”對環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資源銳減,隨著水蛭藥用價值的深度開發,其市場需求潛力巨大。由于水蛭是一種寶貴的藥用資源,在醫學上具有多種藥用功能,是很有開發價值的動物性中藥材。隨著世界性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心腦血管病人增多(高血壓、心臟病、腦血栓發病率占人群的2%~5%),加上人們對中藥制品的偏愛,對水蛭的需求量將會進一步增加。據1998年12月6日《中國畜牧水產消息報》報道,1997年國內外對水蛭干品的總需求量達250噸以上,實際供貨量僅為150噸,尚有100噸缺口。據有關專家統計,到1999年底水蛭短缺量已達30萬千克。由于供需矛盾越來越大,致使價格不斷上漲,純清水水蛭之售價已由1999年8月份的每千克80元左右,漲到2000年8月份的每千克150元左右,其漲幅上升了87.5%。造成水蛭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來自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我
國是利用水蛭最早的國家,隨著國內醫學的發展以及對水蛭藥用價值的進一步開發,水蛭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另一方面歐美消費市場很大,近年來,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也從我國大量進口水蛭,造成國內水蛭市場緊缺,價格上漲。
其次,藥用水蛭傳統來源于自然捕撈,近年來,由于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及化學工業排污對環境的污染,導致野生資源銳減。從今后醫藥市場發展分析來看,水蛭的緊缺狀況短期內難以緩解,供需矛盾越來越大,靠自然資源的再生,目前也無法解決這一矛盾。為了彌補這一自然資源的短缺,保護珍貴而有限的野生資源,人工養殖水蛭勢在必行。巨大的市場需求,為人工養殖水蛭營造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可以預料,水蛭的人工養殖作為一種時尚的新興產業,將在全國各地蓬勃興起。現代農業設施網和臺州市路橋區新橋水產養殖網共同推出水蛭養殖網具為廣大養殖戶提供水蛭養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