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線雕是二千年漆藝文化歷史寶庫中的藝術瑰寶之一,是閩南地區的傳統工藝,享譽近三百年的歷史. 明末清初,閩南工匠們開始把漆線雕工藝用在寺廟、神佛雕像的裝飾上.因技法尚不成熟,且用材粗簡,以糯米和木胎為主,作品普遍存在保質期短、易蟲蛀、易變形的缺陷.
后來,工匠們發現用紅磚瓦粉和漆液糅合成漆泥,再把漆泥附著在木胎上進行雕制,可使其保質幾年、甚至十幾年.此后,漆線雕作為獨特的工藝品開始流向市場,但早期的漆線雕作品少而昂貴,清朝康煕年間只在閩南一帶大寺大廟中收藏著部分精品.
上個世紀80年代后,由于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傳統工藝受到人門的普遍忽視,加上漆線雕工藝原始,流程復雜,歷代匠師的技法皆無任何文字記載,且受民間秘傳影響,瀕臨失傳之險.后經漆線雕藝人的努力,結合現代科技成果,漆線雕由純漆線工藝變為集中國三大工藝的特色,具有景德鎮陶瓷的古雅、福州脫胎漆器的神韻、北京景泰藍的華彩.如今,漆線雕已從家庭作坊式走向產業化道路、由閩南本土進入國際市場,由地方工藝榮膺為”中國藝寶”.它的適用面也由原來的寺廟裝飾發展到現在的國賓禮品、商務禮品、室內裝飾、慶典禮品、旅游紀念品等十大系列.
漆線雕主要取材于天然植物等,配合閩南地區獨特的氣候條件,純以手工制作而成.其技法均為秘傳,流程有條、盤、纏、堆、雕、鏤、刻等數十道工序,一件產品需耗時幾月甚至數載的專業制作時間,做工精細雅致,形象逼真生動、風格古樸典雅,畫面栩栩如生,件件近乎絕版專制.是以形成各種精巧而浮突的紋樣.其表面貼以純度為99%的金箔,確保光澤如初、永不褪色.其獨特的技藝為瓷都德化獨有,是德化民間藝術與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