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經典————交流中華文化,通寶國際全球頂尖的藝術品運營平臺!
聯系電話:13918215029馬先生
瓷器英文名稱:china,porcelain
定義:以瓷土、長石、石英等天然原料制得坯胎經高溫燒制獲得的陶瓷制品。胎體玻化或部分玻化,而且一般都上釉。氣孔率低,吸水率不大于3%、質地硬、強度大、敲擊聲清脆等特點的一類制品。
瓷器是一種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組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約1280℃-1400℃)燒制,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燒結的瓷器胎一般僅含3%不到的鐵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較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廣為世界各地的民眾所使用山水愛瓷,是中華文明展示的瑰寶。
凡是用瓷土燒制而成的器物就叫瓷器。但目前對瓷器的具體定義,還沒有取得統一的意見。一般人認為,必須具備以下幾條才能稱之為瓷器:
第一,瓷器的胎料必須是瓷土的。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嶺土,并含有長石、石英石和莫來石成分;含鐵量低。經過高溫燒成之后,胎色白,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體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
第二,瓷器的胎體必須經過1200℃~1300℃的高溫焙燒,才具備瓷器的物理性能。各地瓷土不同,燒成溫度也有差異,要以燒結為準。 第三,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須是在高溫之下和瓷器一道燒成的玻璃質釉。
傳遞經典————交流中華文化,通寶國際全球頂尖的藝術品運營平臺!
聯系電話:13918215029馬先生
瓷器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瓷器英文名稱:china,porcelain定義:以瓷土、長石、石英等天然原料制得坯胎經高溫燒制獲得的陶瓷制品。胎體玻化或部分玻化,而且一般都上釉。氣孔率低,吸水率不大于3%、質地硬、強度大、敲擊聲清脆等特點的一類制品。應用學科:材料科學技術(一級學科);無機非金屬材料(二級學科);陶瓷(三級學科);傳統陶瓷(四級學科)以上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
求助編輯百科名片瓷器瓷器是一種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組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約1280℃-1400℃)燒制,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燒結的瓷器胎一般僅含3%不到的鐵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較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廣為世界各地的民眾所使用山水愛瓷,是中華文明展示的瑰寶。
中國瓷器是從陶器發展演變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
宋代時,名瓷名窯已遍及大半個中國,是瓷業最為繁榮的時期。當時的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和定窯并稱為宋代五大名窯。被稱為瓷都的江西景德鎮在元代出產的青花瓷已成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質透明如水,胎體質薄輕巧,潔白的瓷體上敷以藍色紋飾,素雅清新,充滿生機。青花瓷一經出現便風靡一時,成為景德鎮的傳統名瓷之冠。與青花瓷共同并稱四大名瓷的還有青花玲瓏瓷、粉彩瓷和顏色釉瓷。另外,還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傳遞經典————交流中華文化,通寶國際全球頂尖的藝術品運營平臺!
聯系電話:13918215029馬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