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窯”也稱“官辦窯”,為官府所辦或是受官府委托所辦,所產瓷器多為皇室和官府所用,數量極少。“官窯”在原料選材,制作工藝,人員配備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由于這種只求精品不計成本的生產,使得“官窯瓷”極為名貴,它代表著當時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后世將“官窯瓷”視為稀世之珍品。“紅色官窯”則是眾多“官辦窯”中歷史最悠久,制作工藝水平最高的杰出代表。它起源于北宋初期,至今已流傳了2000多年歷史。特別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由于其產品受到中國中央領導人的一致喜愛和推崇,被國家領導人授予“紅色官窯”的稱號。此后,“紅色官窯”的知名度蜚聲海外。
“紅色官窯”由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府直接投資,它的發展是國家根據國民經濟計劃的需要而迅速發展壯大起來的。由于國家公有制為企業的根本制度,企業生產完全按照國家下達的計劃進行,企業的職工無需為產品的銷路、生產和擴建資金的來源操心,一門心思用于生產和技術革新,廠與廠之間,不同技術之間開展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
以景德鎮建國瓷廠、景德鎮藝術瓷廠、人民瓷廠、紅旗瓷廠、雕塑瓷廠、湖南群力瓷廠、輕工業部陶瓷研究所等單位,先后為中央國家機關生產過一定的生活用瓷、陳設瓷及禮品瓷,這些單位也堪稱當代的“紅色官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