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簡三字經,崇禮軒專供
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禮。”
《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共一千多字,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三字經》早就不僅僅屬于漢民族了,它有滿文、蒙文譯本。《三字經》也不再僅僅屬于中國,它的英文、法文譯本也已經問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譯本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兒童道德叢書”,加以世界范圍的推廣,也是兒童的必背讀物。 已經有一千多年歷史的《三字經》依然有著巨大的生命力。在過去,包括章太炎在內的有識見的學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經》的注釋和續補者。模擬《三字經》形式的讀物,如《女三字經》、《地理三字經》、《醫學三字經》、《西學三字經》、《工農三字經》、《軍人三字經》、《佛教三字經》、《道教三字經》層出不窮,風靡天下。近期,文化部原常務副部長高占祥先生還創作了《新三字經》,同樣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三字經》是我國不可多得的寶貴遺產。
竹簡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字載體,記錄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而今,隨著儒家文化風靡世界,孔子思想席卷全球,竹簡這種古老的書籍制品加上現代的雕刻工藝,又枯木發芽,如一朵艷麗的奇葩大放異彩,在弘揚古老傳統文化、豐富人們的現代生活方面錦上添花,令人愛不釋手,倍感賞心悅目。
竹簡是古代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制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稱簡,木片稱札或牘,統稱為簡,現在一般說竹簡,一般用毛筆墨書,也有用刀筆雕刻為書。隨著現代化的水平不斷提高,有微機操作,電腦雕刻,工藝超過古代,更加令人贊嘆不已。漢代簡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單個竹簽長三尺(漢尺)約67.5厘米,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漢尺)約56厘米,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漢尺)約24厘米。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山東臨沂和西北地區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過重要發現,其中居延出土過編綴成冊的東漢文書。
竹簡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寫字一行,將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編聯起來,稱為「簡牘」。這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書籍形式,用于書寫文字的木片稱木牘,多用于書寫短文。簡牘起源于西周,春秋戰國時使用更廣。
竹簡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寫字一行,將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編聯起來,稱為「簡牘」。這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書籍形式,用于書寫文字的木片稱木牘,多用于書寫短文。
簡牘起源于西周,春秋戰國時使用更廣。公元4世紀左右,由于紙已廣泛使用,簡牘才為紙抄本所代替。
崇禮軒推出的竹簡論語全卷、孫子兵法全卷、三字經全篇、蘭亭序原版再現、五牛圖、八駿圖乃現代工藝與傳統竹簡藝術的結晶,采用多年生深山野竹,經過高溫高壓蒸煮處理,然后再打磨滲碳加工成所需的竹片,采用大型激光雕刻機,由計算機準確輸入加工的文字和圖案,加工成一件件精美的竹簡制品。再由能工巧匠用高強度尼龍線手工串成成品。現代竹簡具有長期收藏、保存、不變形、不發霉、不蟲蛀的特點。特別是雕刻的文字圖案,深刻、情緒、精致、標準,能夠惟妙惟肖地記載所需內容,作為家居裝飾、饋贈親朋好友、商務活動的禮品。崇禮軒更可以根據客戶提供的內容定做各種各樣的竹簡,滿足您的特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