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品牌:尼康Nikon
產品型號:D5000/18-55套機
是否雙屏:否
觸摸屏:不支持觸摸屏功能
可旋轉液晶屏:是
長焦鏡頭:是
廣角鏡頭:是
存儲卡類型:SD(如意卡)
面部識別:支持面部識別技術
機身特性:單反
防抖性能:不支持光學防抖技術
操作方式:手動操作
電池類型:鋰電池
尼康D5000/18-55套機:
即使是放在地上,D5000依然可以正常取景拍攝,這次尼康打得是應用牌
D5000骨子里正是D90的那套東西――對消費者來說這倒未嘗不是好事
此前,國外媒體已經對D5000進行了比較集中的報道,不過畢竟國內的資深影友們得以真正親身體驗這臺相機還是在上周四的發布會現場――而幸運的是,現在筆者正充滿好奇的看著擺在自己辦公桌上的這個小家伙。
別具一格的外觀:更像D90
對于那些厭倦了D40和D60過于小氣的外形的影友來說,D5000首先可以滿足他們對“亮騷”的需求:
D5000單頭套機的標準配置,本次評測使用18-105VR鏡頭主要是為了
方便讀者與此前D90配合18-105VR鏡頭拍攝的樣片做一對比
D5000和D90兩視圖對比
D5000至少從樣子上看,跟D90的關系要比跟D60的親近得多。不僅僅是尼康,把NCSP現有在產的入門單反全算上,D5000在外觀上也是他們當中最符合大多數男性影友審美取向的產品――機身更高,左右肩表面不再嚴重的向下傾斜手柄一側的握持高度有了保障(至少是看起來)。整個機身的外觀很平衡,且比較厚實,機身材料的厚度及表面處理工藝,也盡量不留下過多的“塑料感”。
機身的各種數據通訊及擴展接口(左),SD卡艙(右)
當然,尼康也許并沒有花大力氣去改變機身的模具,因為不管從哪個角度看,D5000都像是D90的成比例縮小版,只是取消了肩部副屏,并調換了模式轉盤的位置。
關注焦點:那塊會旋轉的LCD
在D5000誕生之前,單反領域流行的可翻轉LCD設計思路只有兩種:且都是從消費DC借鑒而來:
屏幕向前,此時D5000甚至可以用來方便的進行自拍
類似奧林巴斯和松下單反采用的方式:主軸在機身的左側,LCD翻開后須向左轉動到于基本平行的位置,才能開始進行俯仰操作。
缺點:屏幕總是在機身的側面,不符合單反用戶的操作習慣,LiveView模式時不利于取景和觀察,且LCD翻出時機身的寬度增加會給攜帶帶來不便。
2. 類似索尼A300、350的方式:主旋轉軸位于屏幕中央的正后方,需要一套
機械結構把屏幕頂離機背一定距離后,才能上下翻轉。
注意這位MM手中,屏幕處于向下翻開的狀態
缺點:LCD不能向機身的兩側偏轉,且向下翻轉(高視角拍攝)時,翻轉角度受到限制。另外,屏幕始終面向機身外側,無法通過翻轉將LCD表面朝向內側保護起來。
向內閉合保護屏幕(左)向下向前翻開(右)
便于拍攝者從相機側面取景(左)向下翻開到與機身背面同平面(右)
D5000的旋轉軸設計的唯一缺陷:需要機身底部
的空間,否則一個云臺的快裝扳手就能擋住它
對于女性用戶來說,可翻轉的LCD會給拍攝帶來不少樂趣
而D5000采用的底部安裝轉動軸的方式,逼免了以上兩種方式的大部分缺點,不過當機身放置在地面等平面上時,LCD的活動會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機身后緣的底部留有一定的空間)。盡管如此,對于單反世界來說,D5000在此方面的貢獻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可以媲美07年尼康的合作伙伴在單反菜單操作界面上的那次革命性變化。
LiveView界面與新穎的功能菜單
D5000在尼康相機中,首次加入了完整幫助菜單、以及安靜模式、實時取景時的主體追蹤AF(對兒童攝影幫助明顯的AF模式)等等一些新的功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功能如果通過菜單操作:
注意,在沒有打開鏡頭蓋時,左圖中屏幕上方的提示信息
右圖:D5000此次完整的引入通過屏幕快速索引的菜單操作方式
左:正在清潔感光元件;右:D5000的間隔定時拍攝功能
左圖:開啟主體追蹤AF功能的菜單項
潤濕菜單中,尼康D5000可以在機身上完成加入“數碼濾鏡”效果的操作
左圖: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