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三元灌漿料生產廠家(新聞 )現貨供應
選取基酯樹脂為基體樹脂,考察了溫度、稀釋劑(MMA)含量對樹脂體系粘度的影響,了粘度、稀釋劑(MMA)含量與溫度之間的二元關系;研究了不同固化體系含量與樹脂流變特性的關系,同時研究了基酯樹脂在常用織物中的流動性能,對VARTM工藝研究具有積極意義。
產品特點
1. 早強、:1-3天抗壓強度可達30-50Mpa以上。
2. 自流性高:可填充全部空隙,滿足設備二次灌漿的要求。
3. 微膨脹性:保證設備與基礎之間緊密接觸,二次灌漿后無收縮。粘結強度高,與鋼筋握裹力不低于6Mpa。
4. 自密實性:施工《無需使用振搗棒、自行密實》。
5. 可冬季施工:允許在-10℃氣溫下進行室外施工。
6. 耐久性強:本品屬無機膠結材料,使用壽命大于基礎混凝土的使用壽命。經上百萬次疲勞試驗,50次凍融循環實驗強度無明顯變化。在機油中浸泡30天后強度明顯提高。
產品用途
1.適用于混凝土梁柱界面加大加固補強。
2. 適用于機器底座、地腳螺栓等設備基礎灌漿。
3. 建筑物的梁、板、柱、基礎、地坪和道路的補強、搶修、加固。
4. 地鐵、、地下等工程逆打法施工縫的嵌固。
5. 以及鋼結構(鋼軌、鋼架、鋼柱等)與基礎固定連接的二次灌漿。
三元灌漿料生產廠家(新聞 )現貨供應
1、施工
1)施工現場管理應有相應的施工技術、健全的管理體系、施工控制和檢驗制度。灌漿前應有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技術方案,并經批準。
2)灌漿施工前應攪拌機具、灌漿設備、模板及養護物品。
3)模板支護除應符合現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驗收規范GB50204中的有關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4) 二次灌漿時,模板與設備底座四周的水距離宜控制在100mm左右;模板頂部標高應不低于設備底座上表面50mm;
三元灌漿料生產廠家(新聞 )現貨供應
1—設備底座 2—模板 3—二次灌漿層
4—地腳螺栓孔灌漿層 5—設備基礎
5) 混凝土結構改造加固時,模板支護應留有足夠的灌漿孔及排氣孔,灌漿孔的孔徑不小于50mm,間距不超過1000mm,灌漿孔與排氣孔應高于孔洞高點50mm。
2、拌合
1)水泥基灌漿材料拌合時,應按照產品要求的用水量加水。
2) 水泥基灌漿材料宜采用機械拌合。拌合時宜先加入2/3的水拌合約3分鐘,然后加入剩余水量拌合直至均勻。若生產廠家對產品有具體拌合要求,應按其要求進行拌合。
3) 拌合地點宜靠近灌漿地點。
論述了二維編織復合材料力學性能研究進展,主要包括結構幾何模型的研究、力學性能的實驗研究和理論研究三部分。在細觀結構研究中,選擇代表性體積單元建立合理的簡化幾何模型是應用為廣泛的。在力學性能的研究中,主要分析彈性性能,分析方法以有限元方法為主。后,總結研究存在的問題,并對未來的研究趨勢進行展望。
三元灌漿料生產廠家(新聞 )現貨供應
3、 地腳螺栓錨固灌漿
1) 錨固地腳螺栓施工工藝應符合附錄B的要求。
2) 地腳螺栓成孔時,螺栓孔的水偏差不得大于5mm,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5°。螺栓孔壁應粗糙,應將孔內清理干凈,不得有浮灰、油污等雜質,灌漿前用水浸泡8~12h,清除孔內積水。當環境溫度低于5℃時應采取措施預熱,溫度保持在10℃以上。
3) 灌漿前應清除地腳螺栓表面的油污和鐵銹。
4) 將拌合好的水泥基灌漿材料灌入螺栓孔內,可根據需要螺栓的位置。灌漿過程中嚴禁振搗,可適當插搗,灌漿結束后不得再次螺栓。
5) 孔內灌漿層上表面宜低于基礎混凝土表面50mm左右。
三元灌漿料生產廠家(新聞 )現貨供應
首先分析現有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的局限性,從土地利用、熱能利用和建材利用角度分析了污泥可能的資源化途徑.依據脫水污泥、干化污泥和污泥焚燒灰渣3種形態重點介紹了污泥建材利用方面的進展,同時分析了污泥建材利用的難點和問題,認為直接利用脫水污泥與頁巖、粉煤灰等混合燒制燒土制品是污泥建材利用為可行的技術途徑,但需注意燒制過程中污泥重金屬和氣味揮發污染的控制以及混合工藝技術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