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科益豐小龍蝦養殖教材
武漢農科益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電話:400-7780266
I807I700882
公司: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六指街道武漢青魚原種場
武漢農科益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物科技、特種水產養殖及技術為核心,集科研、繁育、技術推廣、銷售為一體的多元化農業發展科技型企業。公司專業從事特種高效水產品養殖及技術推廣。公司秉承“以服務為基礎,以技術為核心,以科技求發展”的宗旨,銳意創新,不斷發展,現已成為具有國內特種水產養殖核心競爭力的農業科技型企業。
公司坐落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湖農場(武漢農業集團青魚良種場),場地面積l600畝,其中水產綜合養殖面積達l200畝,擁有現代標準化的育苗孵化池和科研基地。公司先后成立種苗培育、養殖孵化、飼料研發、市場推廣及技術服務等部門,與國內多家水產權威科研機構、農業院校有長期技術合作,在技術上真正實現了綠色環保、健康增收的現代農業質量標準。公司通過經過多年的養殖和繁育,不斷進行技術優化和改良,掌握了淡水工廠化養殖、淡水家庭養殖、外塘養殖、室內水產養殖及種苗優化等核心技術,確立了完整的內陸淡水養殖的專屬技術體系。公司所培育的各類淡水種苗具有成活率高、生長快、產量大、利潤高、適應能力強等優點,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贊譽!
2008年9月,平邑縣迎來了400名大學生村官。兩年多過去了,這些村官有的進入了國家機關及企事業單位,有的讀研或另行擇業,但是還有一批大學生村官選擇了堅守農村。其中,3名女大學生村官通過發揮自己的特長,腳踏實地干實事,成為當地群眾的貼心人。
“主編”胡玉曉
“今年春天干旱,土豆種小龍蝦養殖成本前景效益植應注意多灌水,選擇抗旱品種……”“省道新棗路經過我們村,沿路的農戶可因地制宜開個農家旅館、小飯館……”翻開平邑縣平邑街道浚東村的《浚東致富快訊》,有養殖、種植及加工方面的技術知識,還在扉頁印著電話,這都是該村女大學生村官胡玉曉精心編輯的。
“我已經收藏了50多份,內容很豐富,對咱村民很實用。”村民孫從彩樂呵呵地說。
2009年春天,村里建起養殖小區,胡玉曉不但為養殖戶協調了10萬元的財政貼息貸款,還主動擔任起養殖小區的管理員。她發現,同是養兔,不同的養殖戶因養殖方法不同,兔子的皮色和膘情差別很大,效益也不一樣。她便通過查書籍,上網找,虛心向養殖專家請教,將一些實用技術編輯成知識手冊,取名《浚東致富快訊》,不定期印發。隨著內容不斷豐富,信息量增大,受到了鄉親們的歡迎。
村委會主任祝福勇說:“我們有空就跟胡玉曉學上網,學知識,她成了村里干部群眾的‘智多星’。”
“土里刨金”的王紅
春節一過,溫水鎮南馬村村委會主任助理王紅和同事創辦的苗木基地就熱鬧起來,買苗木的人絡繹不絕。
“農村的土地就是最好的資源,為什么不在土地上做文章呢?”2009年,王紅和7名大學生村官每人出資5000元,種了小龍蝦養殖需要多久14畝苗木,獲得成功。去年春天,她說服做生意的父親給她投資,規模擴大到40多畝,種植蘋果、櫻桃等經濟苗木60萬株。
“櫻桃好吃樹難栽。”談及創業歷程,王紅說。對一個剛從學校走出來的學生,澆水、除草、施肥、病蟲害防治及日常看護都是很辛苦的事。創辦苗木基地后,為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幫助更多的群眾致富,王紅成立了苗圃專業合作社,統一購苗、統一指導、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并聘用了10多名村民。
“小姑娘了不起,帶動村民闖出了一條致富路。”村民稱贊道。
“愛心姐姐”徐倩倩
3月2日下午,白小龍蝦養殖池彥鎮白彥村大學生村官徐倩倩一走進貧困孤兒徐萍和徐靜家,兩個孩子就高興起來。徐倩倩到白彥村任職后,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這兩名貧困孤兒的情況,就義務承擔起平時輔導照顧她們的責任,制定了資助計劃,幫助她們完成學業。
去年暑假,徐倩倩在當地婦聯的幫助下,動員本鎮7名女大學生村官開展“慰問困難兒童”活動,對7名貧困兒童進行救助。她們每人從自己微薄的工資中拿出200元錢為貧困兒童購買學習用具,還送去了現金。17歲的徐東海,本該上高一了,因家庭貧困,有輟學打算。徐倩倩決定將徐東海作為長期資助對象,不但定期走訪,鼓勵他努力學習,還經常為其購買學習用品。
徐倩倩用真誠架起愛心橋梁,群眾紛紛對她豎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