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加工主要有手動加工和數控加工兩大類。手動加工是指通過機械工人手工操作銑床、車床、鉆床和鋸床等機械設備來實現對各種材料進行加工的方法。手動加工適合進行小批量、簡單的零件生產。 數控加工(CNC)是指機械工人運用數控設備來進行加工,這些數控設備包括加工中心、車銑中心、電火花線切割設備、螺紋切削機等。絕大多數的機加 工車間都采用數控加工技術。通過編程,把工件在笛卡爾坐標系中的位置坐標(X,Y,Z)轉換成程序語言,數控機床的CNC控制器通過識別和解釋程序語言來 控制數控機床的軸,自動按要求去除材料,從而得到精加工工件。數控加工以連續的方式來加工工件,適合于大批量、形狀復雜的零件。機械零件是由若干個表面組成的,研究零件表面的相對關系,必須確定一個基準,基準是零件上用來確定其它點、線、面的位置所依據的點、線、面。根據基準的不同功能,基準可分為設計基準和工藝基準兩類。分類設計基準:在零件圖上用以確定其它點、線、面位置的基準,稱為設計基準。工藝基準:零件在加工和裝配過程中所使用的基準,稱為工藝基準。工藝基準按用途不同又分為裝配基準、測量基準及定位基準。(1)裝配基準:裝配時用以確定零件在部件或產品中的位置的基準,稱為裝配基準。(2)測量基準:用以檢驗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及位置的基準,稱為測量基準。(3)定位基準:加工時工件定位所用的基準,稱為定位基準。作為定位基準的表面(或線、點),在第一道工序中只能選擇未加工的毛坯表面,這種定位表面稱粗基準.在以后的各個工序中就可采用已加工表面作為定位基準,這種定位表面稱精基準。[2]3加工余量編輯由毛坯變成成品的過程中,在某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屬層的總厚度稱為該表面的加工總余量。每一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屬層厚度稱為工序間加工余量。對于外圓和孔等旋轉表面而言,加工余量是從直徑上考慮的,故稱為對稱余量(即雙邊余量),即實際所切除的金屬層厚度是直徑上的加工余量之半。平面的加工余量則是單邊余量,它等于實際所切除的金屬層厚度。在工件上留加工余量的目的是為了切除上一道工序所留下來的加工誤差和表面缺陷,如鑄件表面冷硬層、氣孔、夾砂層,鍛件表面的氧化皮、脫碳層、表面裂紋,切削加工后的內應力層和表面粗糙度等。從而提高工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加工余量的大小對加工質量和生產效率均有較大影響。加工余量過大,不僅增加了機械加工的勞動量,降低了生產率,而且增加了材料、工具和電力消耗,提高了加工成本。若加工余量過小,則既不能消除上道工序的各種缺陷和誤差,又不能補償本工序加工時的裝夾誤差,造成廢品。其選取原則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使余量盡可能小。一般說來,越是精加工,工序余量越小。4適用范圍編輯1、 各種金屬零件加工;2、 鈑金、箱體、金屬結構;3、 鈦合金、高溫合金、非金屬等機械加工;模具設計制造4、 風洞燃燒室設計制造;5、 非標設備設計制造。6、 模具設計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