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文化用品店·空白市場出暴利
1、中國人偏愛福文化
“幸福感”是最近十分流行的詞語。《2006年中國社會發展藍皮書中國形勢分析與預測》中透露,2005年城鄉居民的幸福感為3.72分,其中小城鎮居民最高,為3.77分,農村居民次之,為3.72分,城市居民僅為3.68分。有心理學家曾進行過測試,物質需求只占人們幸福感的25%,其余75%均是個人對人生的感悟。這說明,物質要求的滿足并不能決定幸福感就強,幸福是一種感受,誰感悟到,誰就能享受。中國人很早已經發現了這個奧秘,
并在“福”字的構造和意義上體現出來,造就了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福”文化。
2、禮儀之邦 福尚往來
雖然古人經常說“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然而這年頭真正送禮的時候你難道送一條鵝毛過去?中國人很重視禮尚往來,逢年過節、紅白喜事,都是大家攢著勁兒送禮的時候。不過送禮很有講究的,老人小孩,親戚朋友,上司下屬,所謂不同人說不同話,不同人送不同禮。中國是禮儀之邦,人們往往借助多種形態來傳達對于福的理解與追求,如春節時的年畫、春聯、炮竹,節日時的彩燈、錦旗等等。人們就是借助這些具有實體的東西來傳達一種抽象的福的含義,或者用這種方式給人以祝福。中國人每每遇到喜事好事都需要以禮相送,祈福迎祥更需要祈福用品來祭拜神靈。這是我們民族千古不變,代代相傳的傳統。因為,人們都知道,在各種歡喜的日子里,能有祈福用品的裝點,能讓喜慶熱鬧的氣氛又增添一些吉祥,增添一些福氣。這就是”福天下”的靈魂所在!
3、喜慶祝福 永恒商機
喜慶文化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歷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還有“紅白喜事”一說,把喪事等不好的事情都當作喜事來做。喜慶市場不僅歷史悠久,而且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使得喜慶市場的潛力也被無形中放大。據專家估計,這一市場每年祈福福用品市場的消費額少說也得以千億計,可以說,喜慶市場是個不可估量的市場。
4、懷舊成時尚,民族福飾品市場異常火爆
帶有祝福意蘊的飾品,有史以來就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生活內容之一。上世紀90年代,當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后,中國人在飾品消費上表現出了讓人乍舌的超前消費。近幾年來,隨著國際時尚界懷舊風與民族風的大肆盛行,曾經倍受人們喜愛的金銀珠玉飾品由于其千篇一律的款式及昂貴的價格,逐漸被追逐個性的現代人打入冷宮。而帶有祝福意蘊的民族飾品以其絢麗的色彩、夸張大膽的設計、不易重復充滿個性的樣式成為了時尚中人的新寵。一時間,無論是國際名牌時裝發布會上,還是名門閨秀云集的豪華晚宴,亦或明星穿梭的頒獎典禮,都能找到民族飾品的蹤影。它為富人們帶來新鮮,又為平常百姓降低了消費門檻,更讓時尚男女找到了另類的感覺。帶有祝福意蘊的民族飾品的出現,等于把不同的收入階層拉到了同一個消費起點,為不同的生活態度和審美取向確立了共同的坐標,在奢侈的高檔消費和無聊的低檔消費之外開辟出了飾品新的消費通道,也為經營者創造了極為寬廣的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