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張家口童襪絲漫達 湖北絲漫達商貿有限公司
【中國網 國際新聞】據日經中文網4月4日報道,發達國家的塑料垃圾正無處可去。原因是作為再生資源大量接收塑料垃圾的中國為了防止環境污染而禁止進口。此外,接替中國的東南亞也陸續加強相關限制。2018年7~12月,日美歐出口的廢塑料總量為l70萬噸,一年半時間減少了一半。因處理能力不足,滯留在日美歐國家的大部分廢塑料無法及時焚燒或實現資源再利用。處理成本也在增加,各國不得不重新構筑輕松依賴海外的垃圾再利用網。 中國禁止進口廢塑料,促使日美歐出口量減半 日本經濟新聞匯總了日美與歐盟28個國家的貿易統計數據。自2009年以后,日美歐的廢塑料出口量每半年一直保持在300萬~360萬噸,但2018年1~6月迅速減少到231萬噸。2018年7~12月迎來了自2015年1~6月以來時隔13年半的最低水平。 最大原因是被稱為 世界再利用工廠 的中國2017年底禁止進口廢塑料。食品容器、瓶等廢塑料可作為再生原料和加工品進行再利用。本來,出口國家會進行清洗和甄選后再運往其他國家,但日美歐的中間商沒有進行這一環節,直接把受到污染的廢塑料原樣大量出口至中國。這是因為,盡管沒有清洗和甄選也可以全部賣掉。中國政府擔憂處理過程中產生污染物質,轉為強硬姿態。 東盟也很快限制進口 中國禁止進口后,廢塑料的國際再利用網陷入癱瘓狀態。 取代中國接收這些廢塑料的最初是泰國和越南。2018年上半年,面向東盟的出口量達到123萬噸,是上年同期的3倍以上。 不過,東盟各國的處理能力很快超限,于是開始限制進口,加大征稅。馬來西亞陸續關閉了無許可證的企業。2018年下半年,面向東盟的廢塑料出口量比上半年減少了一半。這部分多出來的廢塑料開始向貧困國家孟加拉國和埃塞俄比亞出口。 圖片來自日經中文網 日美歐進行廢塑料的國內處理成本高昂,對此一直采取推諉觀望的態度,最終導致了廢塑料在本國國內積壓的后果。 本國處理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