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 軟陶 又叫 彩陶 ,也稱 燒烤粘土 。 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紅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礦物質顏料進行描繪,用赭石和氧化錳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窯燒制。在橙紅色的胎地上呈現出赭紅、黑、白、諸種顏色的美麗圖案,形成紋樣與器物造型高度統一,達到裝飾美化效果的陶器。 亦稱陶瓷繪畫,它是我國悠久的 國粹 陶瓷藝術之中的藝術,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時期,彩陶上便出現了最早的彩繪。而瓷上作品相對紙本更具張力,彩陶藝術中融合了藝術家的各種創作思想、風格、語言,創作出風格各異而又多姿多彩的藝術珍品,是我國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 從外形上看,這種粘土的小包裝極其類似橡皮泥,而在烘烤之前的玩法上也與橡皮泥有很多接近的地方。 早在公元前3世紀,美索不達亞平原(即今天的伊拉克境內)就有琉璃作品的出現,古埃及時代,琉璃工藝一度成為尼羅河岸亞歷山大城中最迷人的藝術。直到期15世紀意大利人發現美麗的琉璃工藝,才將這種工藝技巧傳入歐洲。16、17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可說是琉璃工藝的巔峰期,當時,這種工藝品被稱 Millefiori ,意思是 圖樣象千萬種花一樣繽紛燦爛 。如今的意大利的佛羅倫薩仍有 琉璃之鄉 之稱。 后來有人研究,琉璃工藝之所以歷久不衰,主要還是玻璃在作祟。原來玻璃受熱后,即具有延展性和可塑性,再加入不同的礦物質,琉璃作品就會產生變化萬千的光芒和色彩。隨著科技的進步, 軟陶 延展性和可塑性卻已非玻璃能及,它散發的魅力,甚至創造了 另類 的工藝文明。 軟陶經過烘烤后堅硬不變形,色澤艷麗且防水、防霉、不易碎、不怕蟲咬,是具有永久保存價值,并兼具生活實用性的新興工藝品。 而軟陶耳釘是工藝品的精華,它既小巧又擁有著民族特色。色彩豐富亮麗、制作精美,每件產品都具有自身獨特性,是追求個性時尚一族首選,也是饋贈同學朋友的珍貴禮品。 純手工制作,結合了濃厚的民族、時尚風格,款式新穎大方,民族風味濃厚,適合各種搭配。 彩陶發源于距今約10000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在新石器時代伴隨著相對定居的農耕文化一起發明了燒陶技術。關中地區大約在公元前6000年的老官臺文化時期就有了較發達的陶器,有個別缽形器口沿裝飾一條寬彩帶,這是彩陶的萌芽。在公元前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很多精美的彩陶,表明在半坡時期,人們已經能熟練地控制窯溫,并且彩繪藝術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尺寸:長約7.5厘米 寬約4.1厘米材質:軟陶,手工鑲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