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的祖先歷來就愛玉,欣賞玉是一種高尚的嗜好。我們的祖先早在公元前五千多年,就認識到玉石的堅硬和美麗,玉石不僅可以用來磨制工具、武器,又是美麗的裝飾物件,寄托了人們的藝術情懷和精神追求,而且還作為一種禮器用來祭祀祖先,因此中國玉器一開始,就帶有神秘的色彩,有辟邪,象征著權力、財富、貴賤等作用。 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玉大量輸入中原,王室諸侯競相選用和田玉,故宮珍藏的勾連紋玉燈,就是標準的和田玉,此時儒生們把禮學與和田玉結合起來研究,用和田玉來體現禮學思想。為適應統治者喜愛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等傳統觀念,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學性能上的各種特點,隨之"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應運而生。 不過那時加工技術十分原始,佩戴玉的只是少數達宮貴人、豪門貴婦,而真正的流傳于民間當在宋朝以后。當時民間就有一種風俗,即當一對青年男女喜結良緣,老祖母從紅綢包了一層又一層的玉手鐲拿出給新人戴上,祝福新人生活和諧美滿,而在若干年后的某一天這一幕又回重現。這一傳統恰體現了玉石特有的堅固不朽的本質,相當完整的保留了中國古老的文化和藝術精髓。 當時過境遷的今日里,玉特殊和獨有的品質早就根植在中國人崇玉、愛玉的心里,玉代表了美好、尊貴、堅貞和不朽。“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在擁有玉的同時,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深化了自己的心靈。 翡翠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