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高職院校在用的部分管理信息系統,大都采取:了單項的、封閉的、獨立的開發模式,導致各信息系統和數據庫獨立,因為開發的時期和需要不同,使這些系統大都自成體系,數據重復冗余,導致了各系統相互之間同一信息不一致,重要信息不能及時共享,從而形成了一個個的信息“孤島”。
高職院校較一般高校在資金的投入上少,也沒有一支高素質的信息化管理隊伍,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已有的管理信息系統,有的使用時間都在三五年以上,從學校建設成本角度出發,如果對這些系統重新建設,這將大大增加學校的資金投入,而且這些系統在學校具有多年良好的運行期,業務流程較為成熟,相關操作人員也已經對這些系統非常熟悉,新的應用系統未必會給他們帶來較好的工作效率。
基礎數據平臺的整合為突破困境的第一步:在這一階段,需要設計一個統一數據庫(包括共享數據庫)架構,并且統一全校信息標準,建立共享數據中心。在國家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標準》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信息標準。制定信息標準時要保證全校信息編碼的一致性、兼容性和開放性,各業務系統之間沒有冗余的業務數據。數據只能有唯一的維護者(誰生產,誰維護)。
第二步是完成通用數據交換工具這個關鍵工程:以學校為主與各在用系統的開發商聯合,開發通用數據交換工具。通用數據交換工具必備的功能有:支持數據中心和各業務系統之間的數據實時交換方式和延時交換方式;支持不同類型、不同版本數據庫的數據實時交換方式和延時交換方式。
第三步是數據集中之后,需要實現將電子校務系統管理平臺、教務管理信息平臺和圖書信息資料平臺等都集中整合在一個“教育信息化平臺”中,實現數據共享和統一門戶認證。
2:依托數據中心,建立與數字化校園相適應的:學校管理模式
加強信息管理隊伍建設,提高管理人員的信息素養和信息管理能力信息化的教學管理環境對教學管理隊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提高學校管理人員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提高其獲取、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才能適應高校管理信息化的需要。信息管理隊伍的建設要堅持引進與培養,重在培養的原則。同時,必須建立科學的信息管理規范,加強規范化管理制度的建設。
轉變學校管理職能,建立與數字化校園相適應的管理模式在傳統管理模式下,管理部門陷入繁雜的日常事務性工作中,無暇顧及信息的建設,信息渠道不暢通,缺乏信息反饋機制。而學校基層部門缺乏管理自主權和信息處理能力,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嚴重影響了學校數字化進程。通過運行機制的轉變,拓寬教師、學生參與管理的渠道。如在教學上要下放管理,建立起以院系為主導的教學運行管理體制,學校開設論壇
3:統一規劃,分步建設新系統
學校數據中心的建成,門戶的統一,為分步建成新的應用系統提供了技術保障。由于后繼應用系統很多,有學生工作系統、收費管理系統、科研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系統、后勤管理系統、資產管理系統、成人教育網絡大學、備課中心、數字演播中心、計算機網絡實時教學、現場實況廣播和網上學術研討等。如果這些項目同時上馬,無論學校還是建設單位,資金和人力都是難以支撐的,并且這些應用系統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建設關聯順序,所以,要科學地分析它們的依存關系,分步建設。
了解更多益教數字化校園建設方案請點擊:
益教數字化校園http://www.yijiaoedu.com/
益教云課堂http://www.yijiaoedu.com/
數字化錄播系統http://www.yijiaoedu.com/
益教數字化校園教務管理系統http://www.yijiaoedu.com/products/products-1-4.html
本文關鍵詞:益教數字化校園|數字化校園建設|數字化校園建設目標|益教|數字化校園建設方案|數字化校園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