㈢ 密度計法
① 稱取一定質量的試樣(30克)干土倒入燒瓶中,注入200ml 的
純水,浸泡過夜。
② 將燒瓶置于鋪有細砂的電爐上煮沸(砂土不少于30分鐘,粘
性土不少于一小時),冷卻后將煮沸的懸液通過0.075mm 的細篩移入1000ml 的量筒中,篩上的土用橡皮頭研散,再加水沖洗,篩上的部分烘干至恒重,過篩稱重并記錄,多次沖洗后量筒中的懸液不得超過1000ml 的刻度線。
③ 想量筒中加入4%的六偏磷酸鈉(分散劑)10ml ,再向量筒中
注入純水直至1000ml 的刻度線。
④ 用攪拌器沿懸液深度上下攪動1分鐘,取出攪拌器,立即開動
秒表,將密度計放入懸液中,依次測定0.5 ,1 , 2 ,5 ,15 ,30 ,60 ,120 ,1400分鐘的密度計的讀數。每次讀數均應提前10-20秒將密度計放入懸液中,讀數時,密度計的浮泡應處于量筒的中心,不得貼近量筒的內壁。
⑤ 讀數時,視線應與彎液面的上緣對齊。甲種密度計應準確至
0.5,每次讀完后應將密度計取出,并放入裝有純水的量筒中,
每次讀數時還應該測定懸液的溫度。另外,放入或取出密度計時應小心,不得擾動懸液,以免影響顆粒的沉降。
5.5 計算與成果整理:
① 小于某粒徑的試樣質量占試樣總質量的百分比 x=ma /mb
x:小于某粒徑的試樣質量占試樣總質量的百分比 m a: 小于某粒徑的試樣質量(克)
m b: 試樣總質量(克)
該公式適用于任何土類。
② x=100/md *CG *(R+mT +n-CD )
x: 小于某粒徑的試樣質量占試樣總質量的百分比 m d: 試樣干土質量(克)
C G: 土粒標準校正值。
R: 甲種密度計讀數。
m T: 懸液溫度校正值。
n: 彎液面校正值。
C D: 分散劑校正值。
說明:該公式用于細粒土分析中密度計法的計算。 ③ 顆粒粒徑的計算:
d=k*(L/t)
d: 試樣顆粒粒徑(mm )
k: 粒徑計算系數 0.5
L: 某一時間土顆粒的沉降距離(cm )
L=a-b*R其中 a,b是常數,比重計的說明書上均有注明。 T: 沉降時間(秒)
④ 不均勻系數
C u =d60/d10
d 60:限制粒徑,它是顆粒大小分布曲線上的某一粒徑,小于該粒
徑的土粒質量占試樣總質量的60%。
d 10:有效粒徑,它是顆粒大小分布曲線上的某一粒徑,小于該粒
徑的土粒質量占試樣總質量的10%。
⑤ 曲率系數:
c c =d30*d30/d60/d10
d 30:顆粒粒徑,它是顆粒大小分布曲線上的某一粒徑,小于
該粒徑的土粒質量占試樣總質量的30%。
C u 越大,顆粒分布曲線越平緩,土粒大小分布范圍越廣,土粒不均勻,土的級配就好;反之則反。
一般認為C u < 5為均粒土, C u > 10為級配良好土, c c =1-3反映曲線沒有突變。所以規范規定:
C u >= 5且 c c =1-3為土粒不均勻,級配良好土 C u < 5或 c c ≠ 1-3為土粒均勻,級配不良土 ⑥ 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