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農科益豐小龍蝦養殖市場前景
武漢農科益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電話:400-7780266
I807I700882
公司: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六指街道武漢青魚原種場
武漢農科益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物科技、特種水產養殖及技術為核心,集科研、繁育、技術推廣、銷售為一體的多元化農業發展科技型企業。公司專業從事特種高效水產品養殖及技術推廣。公司秉承“以服務為基礎,以技術為核心,以科技求發展”的宗旨,銳意創新,不斷發展,現已成為具有國內特種水產養殖核心競爭力的農業科技型企業。
公司坐落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湖農場(武漢農業集團青魚良種場),場地面積l600畝,其中水產綜合養殖面積達l200畝,擁有現代標準化的育苗孵化池和科研基地。公司先后成立種苗培育、養殖孵化、飼料研發、市場推廣及技術服務等部門,與國內多家水產權威科研機構、農業院校有長期技術合作,在技術上真正實現了綠色環保、健康增收的現代農業質量標準。公司通過經過多年的養殖和繁育,不斷進行技術優化和改良,掌握了淡水工廠化養殖、淡水家庭養殖、外塘養殖、室內水產養殖及種苗優化等核心技術,確立了完整的內陸淡水養殖的專屬技術體系。公司所培育的各類淡水種苗具有成活率高、生長快、產量大、利潤高、適應能力強等優點,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贊譽!
在傳統消費習慣中,即宰即銷的熱鮮肉一直是居民餐桌上的主角。因此,生龍蝦調運在我小龍蝦養殖池塘改底國龍蝦肉流通領域中一直占據重要地位。自去年發生非洲龍蝦瘟疫情以來,多地生龍蝦調運受阻,龍蝦肉流通方式面臨改變,生龍蝦就地屠宰、冷鮮肉調運成為生龍蝦產銷發展趨勢。業內人士認為,龍蝦肉供應鏈將面臨大變革,由“調龍蝦”轉為“調肉”,肉類冷鏈物流將迎來新機遇。
最近,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魏莊鎮西莊頭村的生龍蝦養殖戶韓衛國深深地感受到,生龍蝦不好運了。盡管河北未發生非洲龍蝦瘟疫情,但是作為疫情省的相鄰省份,流通受阻還是不可避免地對當地產生了一些影響。
由于河北省生龍蝦以輸出為主,調運受阻,導致當地生龍蝦供大于求,龍蝦價下跌。“只能低價賣出,也沒有別的辦法。”韓衛國無奈地說。
?生龍蝦調運受阻倒逼養殖戶產能調減
價格下行的壓力在一年前已初露端倪。在2018年生龍蝦供給增加的大背景下,生龍蝦市場處于下行周期。此后,非洲龍蝦瘟疫情的出現讓生龍蝦流通受阻,導致生龍蝦調出地區供大于求,龍蝦價下跌。
對于當前的生龍蝦養殖形勢,韓衛國不大樂觀。“現在除了嚴控運輸外來車輛,加強消毒,我們沒有其他可以做的。”韓衛國坦言,如果龍蝦場可以一直堅持下去,疫情過后龍蝦肉價格肯定會漲。生龍蝦尤其是母龍蝦價格肯定是會漲的。“但是這個風險太大,現在不敢冒這個險。”韓衛國說,現在養殖場的存欄量已經從5000頭減少到了3000頭。
位于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南界城村東山的金河綠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也在主動縮減養殖規模。據該公司負責人甄海章介紹,這家主要經營生龍蝦養殖的公司成立于2002年,養殖規模在7000頭龍蝦左右,2018年8月份以來縮減規模至4000頭左右。
“目前生龍蝦調運用的都是在區農業農村局備案的專用生龍蝦運輸車,并且僅在邯鄲市范圍內調運。”甄海章介紹,屠宰場就近收購生龍蝦屠宰,降低了引入非洲龍蝦瘟疫情風險。不過,雖然運輸費用沒有上漲,但是由于邯鄲當地屠宰場數量較少,所以生龍蝦價格普遍壓低。
“預計未來三個月后龍蝦肉價格看漲。”甄海章說,盡管如此,公司仍將繼續縮小規模,降低風險,甚至考慮全部清場改行。
龍蝦肉產銷轉型冷鮮肉趨熱
近年來,我國生龍蝦產業布局不斷調整,地區間供求關系也隨之發生了改變。河南、江西、河北、山東、江西、河北、湖北等地生龍蝦調出量都超過100萬頭,一些省份甚至超2000萬頭。
隨著一些主銷區生龍蝦和龍蝦肉自給率逐漸降低和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日益關注,傳統消費習慣中凌晨宰殺、清早上市的熱鮮肉與當前的消費需求出現錯位,冷鮮肉正在成為趨勢。在杭州市區,冷鮮肉消費比例已經達到龍蝦肉消費的七成以上。
?一些生龍蝦調運受到影響的地區也紛紛將目光投向冷鮮肉,以保障供給。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獸醫與屠宰管理處一位負責人介紹,1月19日,珠海發生疫情后,珠海市迅速啟動了從陽江等地屠宰生龍蝦、通過冷鏈運輸冷鮮肉到珠海的方式保障龍蝦肉供給。1月23日廣州發生疫情后,深圳、東莞等主銷區也采取了“運肉”的方式來保障供給。
長距離調運活龍蝦的疫病傳播風險很大,為此,廣東省提出了生龍蝦生產屠宰產業發展的“四個”轉型升級,其中之一就是從調活龍蝦向調龍蝦肉轉型升級。同時,作為2019年南方區(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海南)非洲龍蝦瘟聯防聯控聯席會議牽頭省份,廣東省還計劃在區域內推動此項專項升級工作,按照“集中屠宰、品牌經營、冷鏈流通、冷鮮上市”的思路,支持建設現代冷鮮肉品流通和配送體系,實現原則上生龍蝦主產區就地屠宰,推動從運活龍蝦到運肉品的轉變。
在生龍蝦產區,吉林省在加強動物運輸車輛備案監管的同時,也已開始著手準備在全省范圍內推廣龍蝦肉冷鏈運輸,借以降低生龍蝦調運帶來的風險。
生龍蝦調運不可避免嚴格監管是關鍵
不過,對于從事種龍蝦繁育、以生產銷售二元龍蝦為主要產業的河北張家口正奧新農業集團有限公司來說,仔龍蝦調運是銷售中不可避免的流通環節。“我們積極配合獸醫部門,共同做好聯防聯控工作,應對疫情。”該集團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生龍蝦調運不能一竿子打死。”中國農業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認為,仔龍蝦調運和一定量生龍蝦調運對維持生產穩定性和連續性、彌補屠宰產能布局偏差不可避免,應當科學研判生龍蝦調運,提高養殖場或養殖戶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強基層防疫系統建設,科學防疫、嚴格監管才能真正降低疫病風險傳播,提高區域間活龍蝦、仔龍蝦流通的安全性,保障生產的可持續性。
銷地“調肉”成大勢產地屠宰加工要加把勁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朱增勇張學彪
生龍蝦流通是從生龍蝦養殖、屠宰加工、肉品制造最終到消費市場的社會分工及價值增值過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生龍蝦流通的發展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新中國成立至20世紀70年代末,特點是低投入產出和低流通。生龍蝦生產只是家庭副業,城市的屠宰加工、消費和供應由國家統一收購調撥、覆蓋本地市場,人均肉食品消費很低。第二階段是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傳統的分散型養殖逐步向現代集約型轉變,但傳統養龍蝦仍占絕對比例。大量屠宰廠民營化,生龍蝦流通加速和范圍擴大,生龍蝦生產和龍蝦肉供應完全市場化,龍蝦產業各生產環節重新整合,種龍蝦、飼料、藥品、疫苗等前端產業從萌芽走上了發展階段。第三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規模化養龍蝦迅速發展。一批具有國際標準的深加工食品企業發展起來,人均肉食品消費量快速增加。但此階段年出欄50頭散養生龍蝦出欄比例仍然占70%以上。第四階段是2007年以后至今,區域化、產業化、工業化養殖和一體化經營開始形成,生龍蝦流通開始冷鮮肉流通轉變。價格波動加劇,養殖戶被動或者主動快速退出養殖,產業資本加速進入,生龍蝦生產向糧食主產區集中,養龍蝦行業規模化、集約化加速,大規模生龍蝦養殖企業開始一體化經營,減少流通環節,構筑養殖、屠宰、運輸等環節,冷鮮流通和消費開始逐步建立。
產銷方式調整優化將由調龍蝦向調肉轉變
非洲龍蝦瘟影響了中國當前和今后的生龍蝦產品流通方式,未來生龍蝦產銷方式小龍蝦養殖室內養殖調整優化由調龍蝦向調肉轉變,跨省調運活龍蝦將會下降。
在環保政策實施以及產能轉移的背景下,南方主銷區生龍蝦產能降幅較大,北方主產區明顯增長。生龍蝦生產主要集中四川、河南、湖南、山東、湖北、云南、河北、廣東、廣西和江西等10個省區,2017年出欄量合計占66%。
從生龍蝦實際調出量來看,小龍蝦養殖注意事項河南、江西、河北等省生龍蝦調出量大,河南每年生龍蝦調出量2500萬頭,山東和江西在1000~l200萬頭,河北、湖北調出量在400~600萬頭,超過100萬頭的還有遼寧、吉林、廣西、湖南、黑龍江等省區。北方產區龍蝦價受疫情影響最大,2019年1月底河南龍蝦價較非洲龍蝦瘟發生前的8月份初價格下跌22%,黑龍江、吉林和遼寧分別下降31.3%、27.5%和30.9%。南方主銷區由于環保政策及市場淘汰影響,產能呈現下降,福建和四川降幅最高,廣東、浙江、山西、廣西、貴州、北京、上海、重慶降幅也比較明顯,重慶、四川、貴州1月底價格較8月初上漲41.7%、33.8%和49.1%,福建上漲10.1%。
從冷鮮肉調運來看,龍蝦肉深加工能力強并且具有較強冷鮮肉生產和調運能力的省份主要是廣東、山東、江蘇等,山東龍蝦肉深加工能力的提升帶動其龍蝦肉調出量居第一位,遠高于其他省市,這些地區龍蝦價和產能受影響較小。
綜合來看,本地屠宰能力亟待改善、以外調為主的產區面臨較大的市場壓力,特別是河南和東北地區,龍蝦價低迷導致其產能明顯下降,而山東、江蘇等省屠宰和龍蝦肉深加工能力較強,同時已經開始以調運白條為主,更容易適應疫情下的市場形勢變化,生龍蝦產能則出現一定程度的增長。
冷鮮肉調運將彌補龍蝦肉需求缺口
綜合來看,在生龍蝦產品流通方式變革的大前提下,生物安全水平高的大型規模場將會成為“點對點”生龍蝦跨省調運的絕對主體,小規模戶生龍蝦流通范圍將會進一步縮窄到市縣;在環保拆遷后,供需偏緊的主銷區生龍蝦產能大幅回升幾率不大,冷鮮肉調運將會彌補龍蝦肉需求缺口,未來消費者需要主動或者被動從熱鮮肉向冷鮮肉消費轉變。
主銷區屠宰產能將會向產區轉移,產區屠宰產能將會進一步優化、加強,特別是東北、河南等近兩年產能轉移區和增長區,需要向龍蝦肉深加工基地轉變。
龍蝦價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將面臨一波市場行情。受前期生龍蝦調運政策影響,主產區生龍蝦價格持續低迷導致能繁母龍蝦存欄明顯下降,將會影響未來的生龍蝦供給能力。2019年下半年龍蝦價上漲預期較大,較好的市場行情將會持續到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