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石常呈黃、褐、藍、綠和粉紅等色,但以無色的為特佳。 在摩氏硬度計中它是第十類 把任何兩種不同的礦物互相刻劃,兩者中必定會有一種受到損傷。有一種礦物,能夠劃傷其他一切礦物,卻沒有一種礦物能夠劃傷它,這就是金剛石。 金剛石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硬度呢? 直到18世紀后半葉,科學家才搞清楚了構成金剛石的“材料”。如前所述,早在公元1世紀的文獻中就有了關于金剛石的記載,然而,在其后的1600多年中,人們始終不知道金剛石的成分是什么。 直到18世紀的70至90年代,才有法國化學家拉瓦錫(1743~1794)等人進行的在氧氣中燃燒金剛石的實驗,結果發現得到的是二氧化碳氣體,即一種由氧和碳結合在一起的物質。這里的碳就來源于金剛石。終于,這些實驗證明了組成金剛石的元素是碳元素。 知道了金剛石的成分是碳元素,仍然不能解釋金剛石為什么有那樣大的硬度。例如,制造鉛筆芯的材料是石墨,成分也是碳,然而石墨卻是一種比人的指甲還要軟的礦物。金剛石和石墨這兩種礦物為什么會如此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