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普陀,又名霞嶼,位于東錢湖湖泮。南宋時已建有霞嶼禪寺和觀音洞(補陀洞天)、望湖亭等勝跡,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其中補陀洞天是鑿成于南宋中葉的一個佛教石窟。其中補陀洞天是鑿成于南宋中葉的一個佛教石窟。洞內精雕石刻觀音坐像和佛龕,顯示了古代巧匠的高超手藝。據考證,該石窟系南宋大學士史浩之所鑿,已有八百余年的歷史。又據《浙江通志》和《鄞縣通志》記載:南宋宰相史浩之母母親葉氏篤信佛教,久有去南海普陀山朝山進香的愿。從此也就有了 小普陀 之說。當師傅把這個任務交給我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是這個設計力求空靈,清新,傳統。把佛學與自然環境結合起來,素有 西子風光,太湖氣魄 之稱東錢湖不僅美麗如畫,更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東錢湖岸線曲折,湖心常孤懸綠洲,以霞嶼、煙嶼奪目。霞嶼遙對陶公,背依福泉峻嶺,山嵐積郁,水氣彌朦,遠眺孤嶼鎖霧,強鈐中流。宋開慶元年(1259)前后,資政殿大學士史巖之在島上鑿石窟 補陀洞天 ,并在其旁筑霞嶼寺,其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0)廢,宣德八年(1433)重建,清末又廢。石窟也于此前后淤塞荒廢。1976年浚湖時被發掘面世,石洞為東西向隧道,長40米,高寬均約3米,中有石窟,成洞中之洞,洞龕內鏤有石佛、石龍。上次去東錢湖時正時荷花盛開的時候,那美不勝收的荷花更讓東錢湖增添了神秘美景和生機活力,清新迷人。想到觀音與荷花有著密切的關系,又想到周敦頤的《愛蓮說》中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所以我又了荷花和潑墨作底,配上佛器,名稱用行楷,整個畫面非常的傳統,本來想用環保牛皮紙印,然而跟印刷廠商量的時候說,因為數量少,他們不提供牛皮紙,后來我用了一個類似底為底。完稿后,印出來效果還不錯,師傅很喜歡,我就放心了。客人的滿意是我們做設計最大的安慰 紙張:300克白卡尺寸:30*22*8后道工序:亞膜、純棉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