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店宗旨:給寶寶找本好書看!江浙滬拍平郵發快遞,其他地區根據實際收取!基本信息: 信誼原創系列-寶兒 書 名:寶兒作 者:心怡改編、蔡皋【圖】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7月 定價:32.80 規 格:1/16開適合對象:3-6歲6-9歲0-3歲定價32.8元 畫|者|的|話黑色底蘊里走出的明艷 蔡 皋十多年前,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編輯陳明鈞先生約我畫《聊齋》中的故事,我毫無猶疑地選擇了其中以《賈兒》為藍本的《荒園狐精》,即《寶兒》的前身。一般將《聊齋》故事做成圖畫書交給孩子是有難度的,那些隱含在文本后面深層的內涵,小孩子一時是不容易讀出來的。可我還是要畫這樣的故事。在此之前,我畫過《青鳳》。我覺得我有興趣要做的圖畫書應當是一種超越年齡界限的東西。讀過它的孩子長大以后仍能想起它,偶爾尋來一讀, 驚喜地發現了孩提時代沒有讀出來的一些東西,獲得重新閱讀的愉悅,這書 便是成功。這是一種富有魅力的挑戰,我想做這種圖書。我是讀過《聊齋》的,通讀原著兩次,對重點篇章的閱讀則不止兩次。我們小時候讀《聊齋》,一般都是從聽故事講故事開始的,讀原作是長 大后的事。讀出了一點什么意思,知道了一種況味,則是在有了一定閱歷的時候。從這種意義去看,《聊齋》是超越了年齡界限的書。我讀《聊齋》讀出了"民間",在這里我愿與讀者討論,但愿我沒有太多誤解。讀書的過程也是參與創作的過程,有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蒲松齡,這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從《聊齋》讀出"民間"一詞,是因為一切民間藝術形式的艷麗、豐富;變形、夸張;神秘、幽深??在《聊齋》里都有對應物,而所有的東西都皈依了一種精神,我樂意說它是一種民間的精神,因為作者立足的即是民間。我看到蒲松齡攜風帶雨,偕同民間底層的那些鮮活生命一同向人們走來;我看到一種在強烈對比關系中呈現出來的美麗和蒼涼。《聊齋》是有力量感的,它的力量是草根力量。一種樸素的、對美的生活的渴望,一種尊重與被尊重的精神渴望滲透在作品中,充滿著內在的韌性與力度。我喜歡《聊齋》。選擇《寶兒》進行創作,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自己比較熟悉小孩子。我與小孩子的緣分不光是因為我曾經是一個鄉村教師,是一位長期從事幼兒讀物編輯和創作的畫家,或是一位女性。我覺得重要的是我想報答孩子,我總有著這樣一種情緒。我要講的是,我之所以成為我現在這種樣子--多少還葆有一份從繁復中陶冶出來的單純和真誠,是因為一直與孩子們結伴同行的緣故,我稱孩子們為我的小先生。怎樣將我所擁有的東西、我的生活體驗合適地變為可視、可讀的圖畫呢?我做了選擇。首先,我選擇了在強烈對比關系中突出的顏色:紅與黑。人天生都是喜歡美麗的。民間大紅大紫呈現出的是一種大俗,這種大俗走向極致,即是一種大雅。中國人的這種審美趣味是早就成熟了的。用這種色調來表達《寶兒》,我很興奮。強烈的、大肯定的色塊無疑是有沖擊力的。但是,凝重而豐富的灰色調是民間生活的基調,我樂意賦予灰色調一種平和與謙讓、一種含蓄與深沉,因為我覺得生活在本質上就是這樣的基調。一切高昂的明艷都是從灰色調子里長出來的,它們不必謙虛,可以像小孩子那樣銳聲喊叫,表示它們的快樂。《寶兒》在一定范圍內獲得肯定的是黑色的運用。關于黑色,我感受太多,一一說來難免拖泥帶水。簡而言之,那是來自生活體驗。生活在底層的人們多有這樣的體驗。現在對小孩子們去講自己對黑的體悟似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讓他們難于理解的事情。歷史是留在同一時代的人們心中了,人們不大想回憶,雖然回憶是有益的,但回憶往事像是去一個倉庫,你要有備而去,拾出某件有益的東西。所有的東西都讓人感到滄桑,特別是關于黑色調的一切事物。我是懷有生命敬畏感的人。這個世界中幽微的事物,我們是不容易了解的,這一點我小時候就有體驗,不信,請往顏色深沉的地方定睛一看,你有沒有感覺到一種你不知道的神秘的存在?你有沒有感覺到在混沌和蒼茫之中,每一種生命都在眨巴著一雙眼睛?黑,中國人又稱之為玄色,深不可測。而一切的可知都是從不可知而來。黑,是中國人觀念中的一種顏色,西洋的色彩學不大認可它,但中國人認可,它是中國人的顏色,是與《聊齋》故事內涵契合的顏色。一切的好、一切的美都是從黑土地中生長出來的一段精神。黑色在《寶兒》繪本世界里成就了許多的畫面,成為一種氛圍、一種結構、一種對比、一種沖突,甚至作為一種寬厚的形態而存在著。一切的沖動和亮麗都從那兒奔走而來,試圖表達出它們的那份渴望,那份飛揚起來的精神。關于孩子的形象,我在這里只談談眼睛。在故事里,我將商人兒子的眼睛畫成了幾種顏色,有時它是藍色,有時又變成黑色。我是想告訴讀者,小孩子比成人聰明,小孩子的眼睛更加澄明。在那雙清澈得如同湖水一樣的眼睛中,一切事物都能現出原形。那雙眼睛在特定情況下是變化的,只是成年人一般不易發覺,因為成年人為聞見、知識所困,眼光早已不可能那樣明澈了,這是無可奈何的事,除非我們有意去除遮蔽,從孩子那里學得一種澄明。我在孩子眼睛的顏色中做的動作被敏感的讀者看出來了。最先提問的是日本著名的繪本畫家和歌山靜子女士,當我回答了她的問題之后,她很肯定地說,這就是圖畫書的眼睛,圖畫書就需要這種東西。我的小秘密經她指出后,我感到高興,被讀出來并被理解的那種高興。我不能確定,我的理由和我所做的都被讀者諸君認同,但溝通似有必要,因為它可以縮短我們交流的距離。我感謝曾經給我描繪《聊齋》故事這種機會的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同仁,感謝今天臺灣信誼基金出版社的同仁,是他們共同的努力,《賈兒》才能以不同的方式與讀者見面,這是一種緣分,我寶貴這些東西,謝謝!蔡皋 湖南長沙人,擅長水粉畫。代表作品有《荒園狐精》《花仙人》《桃花源的故事》《阿黑小史》《隱形葉子》等。其中,《荒園狐精》獲第14屆布拉迪斯拉發國際兒童圖書插圖展(BIB)金蘋果獎。1998年,被選為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中國分會(CBBY)理事。2000年,被"第34屆波隆那國際兒童圖畫書展"組織委員會聘為該展評審委員。2004年,《桃花源的故事》被定為日本小學國語教材。蔡皋繪畫藝術展http://www.blueidea.com/news/other/2008/5474.asp蒲松齡(公元1640──1715年),字留仙,號柳泉居士,淄川(現山東淄博)人,清代文學家。他早年熱衷功名,但是多次參加科舉不中,在家鄉做了四十年的教書先生。他把長期積累和搜集的民間傳說,經過精心地創作,寫出了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被譽為中國的"短篇小說之王"。本書就是改編自《聊齋志異》中的一個短篇《賈兒》。蒲松齡還寫了很多詩歌、散文、俚曲和關于農業及醫藥知識的通俗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