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科學的介紹了內科學器官系統疾病的病理病因以及治療方法,如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等。本書主要供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本科生作教科書用,然而本書對臨床醫師也是一本良好的參考書,對準備參加國家執業醫生資格考試和研究生入學考試者亦頗適用。本《內科學》教材從1979年第l版到2004年第6版,其內容的變更體現了內科學這一學科的發展歷程,發展沒有止境,更新也不容中斷。在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和衛生部教材辦公室的指導和組織下,在第6版的基礎上,經過編委們的精心修改、編撰,完成了本教材的第7版。 本版內科學的特點: 1.為保持本書的連續性,全書的總體形式按內科各臨床專科的分篇構架不變。 2.承襲1~6版教材編寫的特有理念,堅持以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為重心的 三基 原則,突出以醫學生必須掌握的當前臨床實用的內容為重點,凸顯其作為醫學本科生教材的特定要求。3.隨著社會的發展,國人生活的環境條件不斷變化,臨床上常見病的疾病譜也在逐漸改變;疾病的診斷、治療手段也在不斷進步。本書在第6版的基礎上,對各章節的內容特別是常見疾病的診療指南等,根據國際、國內最新循證醫學資料作了相應的更新。本書新增的章節有:人禽流感、主動脈夾層、免疫性肝病、缺血性腎病、纖維肌肉疼痛綜合征、新型毒品成癮中毒等。刪減了目前已不常見的疾病,如營養缺乏性疾病等。對各篇之間交叉重疊的內容(如酸堿平衡失常)進行了調整,避免了重復。全書力求內容上推陳出新,文字上刪繁就簡,體現出與時俱進的新面貌。為了更加體現教材用書的特點,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本書同步出版了與書面教材配套的音像教材、學習指導與習題集等,便于學生課后復習和自學。本書除主要供醫學院校本科生教學作教材外,對廣大臨床醫生也是更新知識,提高臨床工作能力以及備考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研究生入學考試等的重要參考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