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項 本報告的版權歸屬于北京正點國際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所有在北京范圍內的客戶都可以先看報告再付款,請您撥打我們的免費客服電話:400-668-2622咨詢詳情! 您還可以訪問我們的官方網站:www.zhengdianguoji.com了解更多的報告價格: PDF(加密版):4999元 Word(復制粘貼版):5999元 紙質版:6999元報告交付方式: PDF、Word版:通過E-mail發送到您的郵箱 紙質版: 通過EMS快遞到您所在的公司報告前言: 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迅猛,特別是轎車產業,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了全球眾多知名汽車廠商的目光,這些企業紛紛來華投資,憑借這些跨國企業提供的技術、硬件,以及產能上的保障,中國在短短幾年時間內成為全球知名的汽車生產國。 快速發展的汽車產業為汽車電子產品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市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隨著中國汽車產業一起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在中國汽車產業高速發展的直接推動下,2007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發展勢頭不減,規模達到1215.7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0%。中國汽車電子市場規模連續五年增長率超過30%,目前產業處于高速增長期,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其中,車載信息系統成了汽車電子市場增長的引擎,也是今后的熱點。此外,隨著消費者對安全性的關注日益提高,EPS、TPMS、雷達測距等一系列安全技術將得到廣泛的應用。汽車應用越來越廣泛,決定了MCU的處理能力必須要提高,32位MCU逐漸登上了舞臺。 中國汽車電子市場在下游產業鏈不景氣的影響下,2008年市場整體發展速度減緩。市場中,娛樂系統和主動安全設備成為了2008年市場增長的主要推動力,而汽車廠商的成本壓力也給本土汽車電子廠商帶來了機會,市場中產品的國產化率繼續提升。2008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規模達到137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近13%。2009年汽車電子行業在汽車整車銷售提升的帶動下,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在未來幾年內,中國汽車電子產品市場將在汽車產業發展的保障下穩步發展,各類汽車電子產品在汽車中的普及率將持續提高,預計2010年,中國汽車電子產品市場規模將達到近2000億元。到2012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000億元。 未來的汽車電子產品中,圍繞安全、節能、環保、舒適和娛樂等方面的元器件及其周邊產品將發展最快。目前,中國消費者對車輛需求的增加、網絡在車輛中的高速發展、安全與防盜需求的增加、
機械系統與電子系統之間的轉換以及動力總成方面性能的提高,都進一步推動了中國汽車電子產品市場的發展。 正點國際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汽車電子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共十四章,921頁,圖表數量311個。首先介紹了汽車電子的定義、分類等,接著分析了國際國內汽車行業和汽車電子市場的現狀,然后具體介紹了汽車電子控制裝置、車載汽車電子裝置和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隨后,報告對汽車電子行業做了區域發展分析、國內外重點企業運營狀況分析和關聯產業發展分析,最后分析了汽車電子行業的未來前景與發展趨勢。您若想對汽車電子行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汽車電子生產,本報告將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報告正式版正文目錄第一章 汽車電子的概述34 1.1 汽車的相關介紹34 1.1.1 汽車的分類34 1.1.2 汽車產業特征分析36 1.1.3 汽車產品市場特征分析37 1.2 汽車電子的定義與分類40 1.2.1 汽車電子的定義40 1.2.2 汽車電子的分類40 1.3 汽車電子技術概況41 1.3.1 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歷程41 1.3.2 網絡技術在汽車中的應用43第二章 汽車電子產業標準和政策法規45 2.1 我國汽車電子標準概述45 2.1.1 汽車電子產品概述45 2.1.2 國際汽車電子標準的現狀及發展趨勢45 2.1.2 我國汽車電子標準總體情況46 2.1.4 我國汽車電子標準現狀47 2.2 我國汽車電子標準發展情況51 2.2.1 汽車電子標準期待快速推進51 2.2.2 中國及歐美日等國汽車碰撞標準簡介54 2.2.3 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政策標準58 2.2.4 國際汽車電子標準體系受行業重視59 2.2.5 汽車電子標準化將成為我國汽車標準化工作的重點之一59 2.2.6 2009年我國實行新的汽車碰撞標準60 2.2.7 汽車電子技術標準尚待提高61 2.2.8 自主汽車電子研發標準化平臺62 2.3 汽車產業相關政策66 2.3.1 國家應對金融危機刺激計劃實施66 2.3.2 燃油漲價與公路運價變化的影響67 2.3.3 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影響68 2.3.4 逐步有序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69 2.3.5 中國政府對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70 2.3.6 N類和O類車輛召回管理影響71 2.3.7 中國政府的稅收補貼政策的影響72 2.3.8 中國政府的汽車下鄉政策的影響72 2.3.9 六部委促進汽車產品出口政策影響74 2.3.10 汽車消費促進政策76 2.3.11 2009年4季度汽車行業政策環境綜述76 2.3.12 2010年1季度汽車行業政策環境綜述84 2.4 汽車配件行業相關政策92 2.4.1 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技術培訓項目已正式被納入 653工程 92 2.4.2 中國加征汽車零部件進口關稅政策推遲實施92 2.4.3 部分低附加值汽車零部件出口退稅率被調低93 2.4.4 廢舊汽車零部件進口政策有望放開94 2.4.5 2008年《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管理辦法(試行)》95第三章 汽車行業發展分析99 3.1 國際汽車行業的概況99 3.1.1 2009年全球汽車產業現狀分析99 3.1.2 2009年全球汽車市場銷量情況102 3.1.3 2010年3月全球主要市場汽車銷量及同比增長率106 3.1.4 2010年全球國際新能源汽車發展分析107 3.1.5 2010年全球汽車產業格局分析112 3.1.6 2010年全球汽車市場預測114 3.1.7 全球汽車市場新格局和2015年新展望115 3.2 我國汽車行業發展現狀119 3.2.1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歷程分析119 3.2.2 2009年中國汽車產業現狀分析125 3.2.3 2009-2010年汽車行業經濟運行分析127 3.2.4 2009-2010年汽車行業重組并購分析141 3.2.5 2010年2季度汽車行業發展趨勢展望144 3.2.6 2010年中國汽車產量預測147 3.3 2008-2010年中國汽車制造業運行數據分析148 3.3.1 2008年全國汽車制造業主要經濟指標148 3.3.2 2009年全國汽車制造業主要經濟指標150 3.3.3 2010年全國汽車制造業主要經濟指標152 3.4 2009-2010年我國汽車產量及保有量統計155 3.4.1 2009年我國汽車產量情況155 3.4.2 2009年改裝汽車產量情況167 3.4.3 2010年我國汽車的保有量情況177 3.5 中國汽車行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179 3.5.1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面臨的問題179 3.5.2 我國汽車產業面臨調整181 3.5.3 中國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綜述182 3.5.4 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循環經濟是必由之路191第四章 汽車零部件行業分析197 4.1 國際汽車零部件行業分析197 4.1.1 國外汽車零部件企業發展模式197 4.1.2 跨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投資的特點198 4.1.3 國際汽車零部件業兼并重組漸成趨勢199 4.1.4 全球汽車零部件企業大舉進軍新興市場200 4.1.5 2009年下半年全球零部件企業收購動態202 4.1.6 汽車零部件全球化采購大潮中的中國機會209 4.1.7 國際五大汽車零部件市場特點詳細分析212 4.1.8 金融危機加速國際企業進軍中國成汽車零部件業216 4.2 2008-2009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發展分析220 4.2.1 2008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回顧220 4.2.2 2009年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經濟效益分析222 4.2.3 2009年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利潤率全球居首226 4.2.4 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面臨大規模整合227 4.2.5 生存環境惡化零部件行業產權交易頻繁230 4.2.6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汽車零部件工廠233 4.2.7 2009年本土汽車零部件上演出海收購潮237 4.2.8 2010年中國汽車零部件總產值預測239 4.2.9 2010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商面臨的主要挑戰240 4.2.10 2010年汽車零部件并購趨勢241 4.2.11 2010年汽車零部件產業產能將大規模擴張242 4.2.12 2010年中國汽車零部件投資預測243 4.2.13 2015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預測244 4.3 2007-2010年中國汽車零配件進出口分析246 4.3.1 2007年中國汽車配件行業出口狀況246 4.3.2 2008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增幅減緩271 4.3.3 2009年中國汽車零部件進出口分析274 4.3.4 2009年中國汽車傳動系統零部件進出口分析280 4.3.5 2010年中國汽車傳動系統零部件進出口分析281 4.3.6 汽車零部件出口從產品轉向技術282 4.3.7 藍色壁壘對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出口的影響分析283 4.4 中國汽車零部件業存在的問題293 4.4.1 我國汽車零部件業存在的問題分析293 4.4.2 零部件產業發展面臨的滯后問題296 4.4.3 我國汽車零部件獨資化問題299 4.4.4 我國汽車零配件出口要警惕反傾銷303 4.4.5 中資汽車零部件受困本地采購304 4.4.6 汽車零部件業面臨新考驗308 4.5 中國汽車零部件業發展趨勢及對策311 4.5.1 中國汽車零部件業發展現狀與挑戰311 4.5.2 中國汽車零部件業發展趨勢312 4.5.3 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潛力巨大314 4.5.4 重視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基礎作用317 4.5.5 引導零部件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320 4.5.6 汽車零部件企業品牌戰略321 4.5.7 汽車零部件企業應全面提升品質325 4.5.8 中國汽車零部件業資源方面優勢328 4.5.9 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戰略聯盟策略329 4.5.10 當前國外汽車制造業的基本戰略及國內企業的應對策略333 4.5.11 我國汽車零部件采取走出去戰略338 4.5.12 十一五 零部件產業發展目標與戰略舉措341 4.5.13 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促進我國汽車業發展344 4.5.14 促進汽車零部件行業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 三年規劃 346 4.5.15 金融危機下中小零部件企業的對策348 4.5.16 2010年汽車零部件企業工作重點355 4.5.17 大力發展國產汽車軟件361 4.5.18 全球市場格下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機遇362 4.6 汽車供應鏈特征與中國自主零部件企業的發展369 4.6.1 汽車供應鏈的基本特征369 4.6.2 我國汽車供應鏈現狀374 4.6.3 我國自主零部件產業發展建議381第五章 汽車電子行業發展分析384 5.1 國際汽車電子市場發展現狀384 5.1.1 國際汽車電子巨頭加緊聯合384 5.1.2 全球汽車電子產業方興未艾386 5.1.3 2009年全球汽車電子系統分析387 5.1.5 未來全球汽車電子市場發展預測388 5.2 中國汽車電子市場的發展概況394 5.2.1 中國汽車電子市場保持高速增長394 5.2.2 汽車電子市場的產品應用結構分析396 5.2.3 消費和技術升級等帶來汽車電子市場繁榮398 5.2.4 汽車電子繁榮背后有隱憂403 5.2.5 汽車電子市場進入新階段405 5.2.6 汽車電子市場的機遇和挑戰408 5.3 2009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發展情況410 5.3.1 2009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分析410 5.3.2 2009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增速分析416 5.3.3 2010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發展趨勢分析418 5.3.4 我國汽車電子業發展特點分析421 5.3.5 金融危機促使我國汽車電子業提前轉型422 5.3.6 中國汽車電子分銷市場發展情況分析424 5.4 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我國的應用426 5.4.1 汽車電控系統平臺技術發展426 5.4.2 信息系統平臺和網絡總線技術發展429 5.4.3 基礎技術平臺技術發展430 5.4.4 國內汽車電子技術自主開發與應用430 5.5 汽車電子應用和設計發展趨勢分析434 5.5.1 AFS為保障駕駛安全增添砝碼434 5.5.2 LED、HID在汽車車燈應用中大放異彩435 5.5.3 功能日益強大的智能進入系統438 5.5.4 可視和雷達混合倒車系統439 5.6 中國汽車電子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443 5.6.1 我國汽車電子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443 5.6.2 妨礙我國汽車電子市場發展的因素444 5.6.3 促進我國汽車電子產業發展的對策446 5.6.4 加速汽車電子核心技術發展448第六章 部分汽車電子產品市場分析451 6.1 汽車半導體市場分析451 6.1.1 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分析451 6.1.2 2008年汽車電子半導體廠商謀變轉型452 6.1.3 2009-2010年汽車電子半導體市場分析455 6.1.4 201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預測456 6.1.5 汽車半導體產業的四座金礦457 6.1.6 汽車安全刺激半導體市場增大457 6.1.7 電子元器件踏上混合動力汽車征程461 6.1.8 汽車半導體技術升級悄然展開463 6.2 汽車用基礎電子元器件發展現狀與趨勢466 6.2.1 國外汽車用基礎電子元器件發展現狀466 6.2.2 國內汽車用基礎電子元器件發展現狀468 6.2.3 汽車用基礎電子元器件發展趨勢470 6.3 汽車傳感器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473 6.3.1 汽車傳感器市場前景看好473 6.3.2 汽車傳感器應用發展分析482 6.3.3 MEMS汽車傳感器將成主流484 6.3.4 國內傳感器企業必須加快國產化步伐485 6.3.5 全球MEMSESC傳感器銷售預測486 6.3.6 安全傳感器市場發展分析486 6.3.7 汽車安全性設計需求催發車用傳感器市場488 6.3.8 汽車傳感器技術與應用趨勢493 6.3.9 2009-2010年中國傳感器市場分析497 6.3.10 2016年汽車傳感器市場規模預測499 6.4 中國汽車繼電器行業市場分析及預測501 6.4.1 中國汽車繼電器市場形成三大陣營501 6.4.2 中國汽車繼電器市場行業發展現狀及特點506 6.4.3 中國汽車繼電器高端突破迎來機遇509 6.4.4 PCB式汽車繼電器市場繼續擴大511 6.4.5 2010年我國汽車繼電器總量預測512第七章 汽車電子控制裝置514 7.1 汽車電子控制裝置的總體概況514 7.1.1 我國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發展現狀514 7.1.2 小排量汽車發動機電子控制系統市場綜述516 7.1.3 汽車電子控制技術的應用與發展趨勢518 7.1.4汽車發動機電子控制系統開發現狀及趨勢527 7.1.5 馬達控制面臨的挑戰及對策分析535 7.1.6 汽車電控程度迅速提升540 7.2 動力傳動系統電子控制裝置542 7.2.1 發動機趨勢分析542 7.2.3 自主品牌發動機漸成氣候544 7.2.3 發動機和動力傳動系的科技創新548 7.2.4 自動變速器市場需求分析550 7.2.5 微特電機在汽車電子領域大有作為554 7.3 汽車底盤系統電子控制裝置557 7.3.1 汽車ABS技術發展與展望557 7.3.2 ESP成安全新趨勢561 7.3.3 安徽開發成功汽車電子安全及導航系統563 7.4 車身系統電子控制裝置564 7.4.1 汽車車身控制展趨勢分析564 7.4.2 車身電子升級擴展半導體器件空間567 7.4.3 中國TPMS產業發展分析及預測570 7.4.4 方面影響大規模普及571 7.4.5 汽車安全氣囊技術及其發展趨勢574 7.5 車用控制器局域網中網關的特性分析579 7.5.1 網關的實質579 7.5.2 網關的布置580 7.5.3 BoschCAN1.2與CAN2.0之間的網關結構580 7.5.4 網關處理的內容581 7.5.5 SAEJ1939與J1980網絡協議之間的網關582 7.5.6 奧迪A4-B6控制器局域網中網關的應用583第八章 車載汽車電子裝置586 8.1 車載汽車電子裝置的市場規模預期586 8.1.1 車載汽車電子裝置介紹586 8.1.2 2010-2015年中國車載電子市場規模與增長預測586 8.2 汽車導航系統587 8.2.1 2009年中國汽車GPS導航系統市場預測587 8.2.2 2012年全球汽車導航設備市場預測587 8.2.3 2008-2013年全球汽車導航市場增長提速587 8.2.4 車載電子系統青睞FPGA588 8.2.5 中國汽車電子導航產業發展現狀和對策591 8.2.6 中國車載導航產業迎來發展黃金期594 8.2.7 十大熱點引領汽車導航產業飛速發展595 8.2.8 車載GPS導航市場競爭加劇599 8.2.9 車載GPS導航市場機遇分析603 8.2.10 汽車GPS導航市場的趨勢走向605 8.3 汽車娛樂系統607 8.3.1 車載電視需完善產業布局607 8.3.2 中國汽車音響市場本土占有率分析608 8.3.3 2008年中國汽車信息娛樂市場分析611 8.3.4 3G技術推動汽車信息娛樂系統市場613 8.3.5 車載DVD市場發展瓶頸分析616 8.3.6 汽車信息娛樂系統市場兩極分化618 8.3.7 車載MP3播放器與FM發射器發展趨勢624 8.3.8 2009年汽車娛樂系統走向集成化627 8.3.9 2011年我國汽車娛樂系統復合增長率分析629 8.4 汽車信息系統632 8.4.1 車載信息系統市場主流趨勢632 8.4.2 車載信息系統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634 8.4.3 2008-2010年中國Telematics產業結構預測635 8.4.4 汽車內部電子信息系統成汽車新寵636 8.4.5 車載信息系統成為電信運營商 藍海 638 8.4.6 無線車載通信市場發展前景分析640 8.4.7 新智能交通車載信息系統技術及發展方向644 8.5 汽車電器件650 8.5.1 2007-2010年汽車儀器儀表產量650 8.5.2 中國汽車行駛記錄儀市場現狀與未來展望671 8.5.3 我國傳感器和儀表元器件的現狀與發展676 8.5.4 我國傳感器及儀表元器件戰略目標678 8.5.5 傳感器與IC趨于集成678 8.5.6 汽車MEMS傳感器市場營業額將翻番681 8.5.7 汽車儀表技術向 綜合信息系統 發展684第九章 中國汽車電子市場競爭格局分析686 9.1 汽車電子市場競爭格局686 9.1.1 中國大陸車用電子產業競爭格局686 9.1.2 中國汽車電子市場競爭格局690 9.1.3 汽車電子巨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690 9.1.4 國際汽車電子廠商加快本地化695 9.1.5 面對巨大競爭壓力我國企業的競爭策略分析696 9.1.6 半導體廠商進軍中國汽車電子市場697 9.1.7 國際汽車電子巨頭強攻芯片市場701 9.1.8 家電企業進入汽車電子市場703 9.1.9 國際巨頭加強在華競爭707 9.1.10 我國國內市場競爭加劇709 9.2 各地市場發展格局714 9.2.1 全國各地成立汽車電子產業基地714 9.2.2 天津規劃建設北方最大電子產業基地716 9.2.3 德爾福武漢汽車電子基地投產717 9.2.4 上海汽車電子產業發展狀況718 9.2.5 福建打造汽車電子產業基地725 9.2.6 臺商矚目廣西柳州汽車及零部件產業725 9.2.7 汽車電子產品基地落戶南京726 9.2.8 佛山打造國內首個汽車電子產業示范基地727 9.2.9 啟明新進汽車電子基地建成投產727 9.2.10 長春強勢啟動汽車電子差異化擴張728 9.2.11 廣東打造汽車電子產業基地732 9.2.12 深圳汽車電子產業發展概況733 9.2.13 蕭山汽車電子產業2010年發展規劃734第十章 2009-2010年中國汽車電子行業區域市場運行動態分析736 10.1 深圳736 10.1.1 近年深圳市汽車電子產業發展概況736 10.1.2 深圳汽車電子產業發展的優勢737 10.1.3 深圳汽車電子企業快速發展739 10.1.4 深圳擬打造成中國汽車電子產業核心740 10.1.5 深圳汽車電子行業發展潛力巨大741 10.2 上海743 10.2.1 上海發動汽車電子關鍵技術的研究743 10.2.2 2007年上海在嘉定建設汽車電子產業基地744 10.2.3 2008年底首家汽車電子專賣店在上海落戶745 10.3 湖北十堰市746 10.3.1 十堰市汽車電子產業發展現狀746 10.3.2 十堰市將重點發展五大汽車電子產業群747 10.3.3 十堰汽車電子產業發展措施747 10.4 其他地區750 10.4.1 北京夯實發展汽車電子產業基礎750 10.4.2 北京汽車電子業發展面臨的瓶頸751 10.4.3 武漢積極鑄造汽車電子產業基地752 10.4.4 2008年德爾福武漢汽車電子基地投產752第十一章 國外重點企業分析753 11.1 德國博世753 11.1.1 公司簡介753 11.1.2 公司經營業績753 11.1.3 2009年博世集團在中國銷售754 11.1.4 2009年博世集團在中國發展動態754 11.2 美國德爾福758 11.2.1 公司簡介758 11.2.2 公司經營業績759 11.2.3 2009年德爾福在中國生產混合動力車關鍵零部件759 11.2.4 2009年京西重工購德爾福資產763 11.2.5 2010年德爾福將為上汽混合動力車生產電子設備763 11.3 德國大陸765 11.3.1 公司簡介765 11.3.2 2009年大陸集團經營業績及2010年展望765 11.3.3 2009年德國大陸集團落戶濟南769 11.4 偉世通770 11.4.1 公司簡介770 11.4.2 2009年偉世通大事記770 11.4.3 2009年公司經營業績771 11.4.4 公司未來在華采購量將增加772 11.5 航盛電子774 11.5.1 公司簡介774 11.5.2 公司品牌價值775 11.5.3 公司未來發展戰略775 11.5.4 未來發展目標775 11.5.5 公司的制勝之道776 11.6 日本電裝781 11.6.1 公司簡介781 11.6.2 公司經營業績782 11.6.3 2009年公司爭奪中國零部件市場783 11.7 法雷奧786 11.7.1 公司簡介786 11.7.2 公司在華發展歷程788 11.8 現代摩比斯790 11.8.1 企業簡介790 11.8.2 2009年公司經營業績790 11.8.3 公司在華擴能792 11.9 天合794 11.9.1 企業簡介794 11.9.2 公司在華發展情況794 11.10 江森自控795 11.10.1 公司經營業績795 11.10.2 公司在華發展情況795 11.10.3 2009-2010年公司經營分析795第十二章 2009-2010年中國汽車電子主體企業競爭力對比及關鍵性財務數據分析797 12.1 深圳市航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797 12.1.1 企業概況797 12.1.2 企業銷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798 12.1.3 企業資產及負債情況分析799 12.1.4 企業成本費用情況799 12.2 天津富士通天電子有限公司800 12.2.1 企業概況800 12.2.2 企業銷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800 12.2.3 企業資產及負債情況分析801 12.2.4 企業成本費用情況801 12.3 西門子威迪歐汽車電子(長春)有限公司803 12.3.1 企業概況803 12.3.2 企業銷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803 12.3.3 企業資產及負債情況分析804 12.3.4 企業成本費用情況804 12.4 太倉阿爾派電子有限公司805 12.4.1 企業概況805 12.4.2 企業銷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805 12.4.3 企業資產及負債情況分析806 12.4.4 企業成本費用情況806 12.5 上海惠亞電子設備有限公司807 12.5.1 企業概況807 12.5.2 企業銷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807 12.5.3 企業資產及負債情況分析807 12.5.4 企業成本費用情況808 12.6 廈門吉致電子有限公司809 12.6.1 企業概況809 12.6.2 企業銷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809 12.6.3 企業資產及負債情況分析810 12.6.4 企業成本費用情況810 12.7 惠州住成電裝有限公司811 12.7.1 企業概況811 12.7.2 企業銷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811 12.7.3 企業資產及負債情況分析811 12.7.3 企業成本費用情況812 12.8 惠州住電電裝有限公司813 12.8.1 企業概況813 12.8.2 企業銷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813 12.8.3 企業資產及負債情況分析813 12.8.4 企業成本費用情況814 12.9 電裝(天津)汽車導航系統有限公司815 12.9.1 企業概況815 12.9.2 企業銷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815 12.9.3 企業資產及負債情況分析816 12.9.4 企業成本費用情況816 12.10 河南漢威電子有限公司817 12.10.1 企業概況817 12.10.2 企業銷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817 12.10.3 企業資產及負債情況分析818 12.10.4 企業成本費用情況818第十三章 2010-2015年汽車電子行業發展趨勢及預測820 13.1 2010-2015年汽車電子行業的發展趨勢820 13.1.1 全球汽車電子行業十大發展趨勢820 13.1.2 中國汽車電子業發展趨勢823 13.1.3 電磁兼容技術日益受到重視827 13.1.4 汽車電子將發展成網絡化駕駛輔助系統828 13.1.5 車載信息娛樂方案邁向集成化830 13.1.6 汽車信息娛樂發展走勢836 13.2 2010-2015年汽車電子技術發展趨勢838 13.2.1 綠色、安全和通訊是汽車電子的未來838 13.2.2 汽車安全和信息娛樂產品最具增長潛力841 13.2.3 FPGA用于動力傳動系統和安全系統843 13.2.4 混合信號微控制器符合目前汽車工業的發展846 13.2.5 關注功率控制和功率管理846 13.2.6 影響汽車電子產品功能發展的主要因素847 13.2.7 汽車儀表技術發展三大新趨勢851 13.2.8 增加EEPROM的容量,應對MCU需求852 13.2.9 未來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趨勢及對策853 13.2.10 汽車電子新技術趨向分析857 13.2.11 2010年的汽車電子熱點應用趨勢預測859 13.3 2010-2015年全球和主要國家汽車電子市場發展預測869 13.3.1 2010年全球車用IC市場預測869 13.3.2 2010年全球汽車電子市場發展預測871 13.3.3 2010年全球汽車微控制器規模預測872 13.3.4 2010年印度車用電子市場發展預測872 13.3.5 2012年車載數字收音機市場將量產873 13.3.6 2012年全球汽車導航市場預測874 13.3.7 2012年全球汽車信息娛樂市場發展預測874 13.3.8 2012年日本國內汽車電子市場發展趨勢876 13.3.9 2012年全球汽車電子PCB市場預測877 13.3.10 2015年全球汽車電子市場預測878 13.4 2010-2015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發展預測881 13.4.1 2010年中國汽車傳感器市場規模預測881 13.4.2 2010年中國汽車電子產品銷售預測882 13.4.3 2010年汽車元器件需求預測及產品發展方向883 13.4.4 2010年我國汽車MCU市場規模預測886 13.4.5 2009年中國汽車電子產品市場規模預測888 13.4.6 2011年中國汽車電子系統達預測889 13.4.7 2012年中國本土汽車電子將占整個市場的一半889 13.4.8 2015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規模預測892第十四章 2010-2015年汽車電子行業未來發展戰略895 14.1 我國汽車電子產業發展環境與對策研究895 14.1.1 中國汽車電子產業發展的優劣勢分析895 14.1.2 中國汽車電子產業發展模式和對策分析898 14.2 汽車電子市場發展對策901 14.2.1 讓汽車工業和電子工業的聯系更緊密901 14.2.2 汽車電子高門檻效應904 14.2.3 汽車電子產業鏈上下游攜手決勝中國市場906 14.2.4 加強國際合作促進企業與國際接軌907 14.3 汽車電子產業發展戰略的新途徑910 14.3.1 產業動態聯盟組織模式概述910 14.3.2 我國汽車電子產業動態聯盟組織模式分析911 14.3.3 基于動態聯盟組織的汽車電子產業發展戰略914 14.4 汽車電子產業自主創新發展策略916 14.4.1 提高對自主創新的認識916 14.4.2 確定 十一五 期間和未來15年的自主創新項目917 14.4.3 解決好中國汽車電子企業自主創新應走什么道路920 14.5 臺灣地區汽車電子廠商切入國際車廠供應鏈策略923 14.5.1 主動多元化 的運作模式924 14.5.2 被動多元化 的運作模式925 14.5.3 既有領域深耕 的運作模式926 14.5.4 新市場經營 的運作模式926報告正式版圖表目錄圖表1 美國轎車分類 35圖表2 日本轎車分類 35圖表3 德國轎車分類 35圖表4 汽車電子技術分類表 42圖表5 目前正在進行中的制修訂標準項目及未來幾年的重點工作項目 48圖表6 中國、歐美日汽車正面碰撞試驗要求對比 56圖表7 《關于促進我國汽車產品出口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推動出口結構實現五個轉變 77圖表8 《關于促進我國汽車產品出口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中促進出口的具體措施 78圖表9 2004年-2009年交叉型乘用車銷量變化情況 81圖表10 2004年-2009年中國微型貨車銷量變化情況 82圖表11 汽車 以舊換新 補貼標準調整情況 83圖表12 以舊換新 政策受益車型2009年1-11月銷量同比增長情況 84圖表13 2015年國內主要車企未來五年產能擴張計劃 85(略)更多請訪問:http://www.zhengdianguoji.com/report-18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