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時代的機遇和挑戰,基礎教育改革越來越向縱深發展,作為基礎教育改革一部分的學前教育課程改革也不例外。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簡稱新《綱要》)頒發以來,幼教界掀起了改革幼兒園課程的熱潮。新《綱要》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它對課程的幾個基本問題 為什么而教 、 教什么 以及 怎么教 給出了新的答案,體現了新的教育觀。 現代社會的發展,學習化社會的到來,人們對基礎教育的價值重新定位, 基礎 不再簡單地被理解為 讀、寫、算的技能 ,而是被理解為 一身持續發展的基礎 。鑒于此,幼兒教育則應該是 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 ;強調教育活動要 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 ;而在目標、內容、組織和實施、評價等環節中,將培養幼兒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動力基礎和基本素質放在核心位置。 新《綱要》對幼兒教育內容的詮釋也有了新的突破。它通過對教師提出 做什么、怎樣做和追求什么 的要求,將教育內容與教育環境、教師的任務、兒童的活動、兒童的發展融合在一起,它主張教育內容 情景化 、 過程化 、 活動化 、 經驗化 ,重動態的活動、重實踐性知識和重 建構 知識。 在新《綱要》指導下,幼兒教育過程中的教學策略也發生了變化。它強調 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中 ,重視教學活動的 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 ,關注 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 。 新《綱要》所體現的新思想、新觀念反映了社會文化發展的要求,成為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 當前,幼兒園課程正處在由封閉走向開放、由靜態走向動態、由專家走向教師和學生、由理論走向實踐的發展過程中。21世紀將是以兒童發展為本的教育的世紀,21世紀的幼兒園課程將以建構為核心,讓幼兒成為課程的主體。因此,構思一種能讓幼兒真正成為課程主體的幼兒園課程,是新世紀對優質幼兒教育追求的期望,是學前教育工作者的職責。 《幼兒園建構式課程》在課程目標上,以 兒童發展為本 為主旨,服從于使每個幼兒全面地、和諧地、富有個性地發展的學前教育總目標,并將這一目標蘊涵于實現幼兒園課程的一切活動中。《幼兒園建構式課程》以主題為主線,將 環境創設、家園共育、活動區域活動和日?;顒?都視為課程的組成部分。這一課程展示出幼兒的發展是在多種活動過程中進行的;是在顯性和隱性的環境中誘發的;是在家園合作的影響下統一地連續發展的; 幼兒是課程的主體 。 就內容而言,建構式課程的基本原則是 選擇對兒童發展有利、適合幼兒學習的有意義的主題內容,充分讓幼兒主動建構 。這些主題是兒童的生活、是兒童的經驗,是與兒童渴望探索、發現和理解的周圍的人、事、物密切聯系的。 就實踐的方法和策略而言,建構式課程進行多種教育活動的整合,即主題線索、區角活動、日常活動多項活動的有機整合,五大領域聯結整合。課程的主體是幼兒。它注重學習過程、注重生成、注重互動、注重合作,但不輕視學習結果、教師的預設和幼兒的獨立活動;而是讓過程和結果、生成和預設、互動與主動、獨立和合作辨證地統一起來,使幼兒和教師共同成長,都成為課程的建構者和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