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司經營圖書,質量保證,歡迎咨詢洽談。聯系電話:010--86333258 13391936516 書 名:《中華國學智庫》編 者:馬松源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出版社:線裝書局、中國戲劇出版社裝 幀:16開精裝卷 數:全12卷定 價: 3220元售 價:980元(含運費)《中華國學智庫》出版緣起 中華民族有燦爛輝煌的歷史,有悠久綿長的文化,中華文化綜羅百代,廣博精微,國學經典中蘊藏著中國五千年歷史中的全部智慧精髓。這是維系民族發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我們正在從事的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科學發展觀的前無古人的宏偉事業。有繼承,才有創新。了解歷史,才能更好地創造歷史。中華國學是全人類的珍寶,在當前極度物質時代,她正在脫去塵埃,逐漸露出她那暢通無阻、往而無害、用而無盡的和諧之光! 《中華國學智庫》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并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求體系,構成了恢弘的經、史、子、集四部。以獨特的視角詮釋國學。讀者可尋根溯源,探尋中華文化之本,從而達到鑒古知今,繼先哲之遺產,發潛德之幽光之目的。精華聚焦 經部 《大學》是《禮記》中的一篇,儒家經典之一。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論語》是孔子記錄其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于戰國初期。內容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孟子》一書由孟子所著,儒家經典之一,共七篇。直到清末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周易》是中國周代的典籍,是周文王姬昌所作。被尊為 群經之首。諸子百家之源 。《尚書》是我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由孔子編撰而成,所記基本是誓、命、訓、誥一類的言辭。《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內容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禮制、禮意,解釋儀禮,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記選修身作人的準則。《左傳》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左丘明所撰。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考經》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成書于秦漢之際,全書共分18章。該書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發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孝經》在中國倫理思想中,首次將孝親與忠需聯系起來,認為 忠 是 孝 的發展和擴大,并把 孝 的社會作用絕對化神秘化,認為 孝悌之至 就能夠 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 。 子部 《荀子》一書為戰國末期趙人荀況及其弟子所著。共32篇。荀子以儒學為本,對諸子百家之說進行了激烈批評。《老子》是道家最重要的經典。共81章,約成書于戰國時期。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意義。《莊子》是道家經典之一。名篇有《逍適禱》、《齊物論》、《養生主》,《養生主》中的 庖丁解牛 尤為后世傳誦。《六韜》一成書于戰國時代,被譽為是兵家權謀的始祖。《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孫子兵法》孫武著。成書于春秋末期,共13篇。是孫武初次見面贈送給吳王的見面禮,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軍事著作,享有 兵學圣典 的美譽。《吳子》為兵學家吳起所作。該書所論及的一些軍事理論和方法,具有重要的軍事史料價值和軍事學術價值。《智囊》為馮夢龍所著。全書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歷代智慧故事1238則,依內容分為10部28卷。《鬼谷子》為縱橫家鼻祖鬼谷子所著。共有十四篇,其內容側重于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世說新語》南朝宋劉義慶編撰,是南北朝時期的一部記述后漢至南朝劉宋王朝人物的遺聞軼事的雜史。《容齋隨筆》洪邁著。計隨筆、續筆、三筆、四筆各16卷,五筆10卷,共74卷。堪稱宋朝之前的百科全書。 史部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著作。記錄了春秋時期的經濟、財政、軍事、兵法、外交、教育、法律、婚姻等各種內容,對研究先秦時期的歷史非常重要。《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共33卷。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西漢司馬遷撰,約成書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魯迅譽之為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東漢班固撰,共120卷。主要記述漢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的史事,是繼《史記》之后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后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記載了從王莽起至漢獻帝止共195年的史實。其中,本紀和列傳的作者是南朝劉宋時的范曄,志的作者是晉朝的司馬彪。《貞觀政要》是一部政論性的史書。全書10卷40篇。作者是唐代史學家吳兢。這部書以記言為主,所記基本上是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與臣下魏征、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關于施政問題的對話以及一些大臣的諫議和勸諫奏疏。《史通》中國古代第一部系統的史學評論著作。二十卷。唐代著名史學家劉知幾撰,成書于中宗景龍四年。包括內篇三十九篇、外篇十三篇。內篇為全書的主體,著重講史書的體裁體例、史料采集、表述要點和作史原則,而以評論史書體裁為主;外篇論述史官制度、史籍源流拜雜評史家得失。 集部 《楚辭》是戰國時代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人創作的詩歌總集。作品運用楚地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是繼秦以后的兩漢存在約400年。留下了價值很高的詩歌遺產,如樂府民歌、愛情詩、敘事詩、魏晉民歌和南北朝民歌等。《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唐詩有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宋詞》是繼唐詩之后的又一種文學體裁。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又為后來的明清戲劇小說輸送了有機成分。《元雜劇》是在金院本和諸宮調的直接影響之下,融合各種表演藝求形式而成的一種完整的戲劇形式。拜在唐宋以來話本、詞曲、講唱文學的基礎上創造了成熟的文學劇本。《散文》指不講究韻律的散體文章,一種文學體裁,包括雜文、隨筆、蔣記等。我國古代把與韻文、駢體文相對的散體文章稱為 散文 ,即除詩、詞、曲、賦之外,不論是文學作品還是非文學作品,都一概稱之為 散文 。現代的散文指除詩歌、戲劇、小說以外的文學作品。包括雜文、小品文、隨筆、游記、傳記、見聞錄、回憶錄、報告文學等。中華國學智庫四大功用一、個人得國學而健康 個人生命至高追求是健康長壽,有了健康長壽的身體,個體才能更好地具備善良、友愛、快樂、自由等品質,并更好地貢獻社會實現人生價值,正是引導個體去實現健康長壽人生的保證。中華國學較好地把自然終極其理 道 與生命、人、社會等無縫連接,形成了世界領先的文明體系,可以指導人類在現世中、在人世間自我修行,實現健康、善良、友愛、自由的人生,這樣的人生就是健康長壽的人生,因此對個人而言中華國學是健康、幸福、自由之源。二、家庭得國學而和睦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組成部分,社會學家把家庭比喻為社會的細胞,個人健康快樂,家庭和睦富裕是社會和諧的基本前提。國學對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有具體的行為要求,基本要求可概括為母慈、父嚴、兄憐、弟恭、子孝。 養不教,父之過 ,國學明確了家庭首先承擔對后代教育責任。由于家庭承擔教育子女的首要責任, 家規 自然而然地成為中華家庭優良傳統,具有良好中華傳統的家庭都有明細的家規。俗話說: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國法宜管大的方面,細節方面不可能管到,更不可能管好;家規以社會道德、禮俗等為:隹繩。家規恰好是國法的點綴,它可以對個體進行非常細節性的約束和監察,有盎于個體早日形成道德自覺 懼獨。三、國家得國學而和諧 國家由個人、家庭、單位等構成,國家意志即個人、家庭、單位等意志的集中體現,通過國家機構有利保障,實現了個人健康、自由、幸福、友愛;家庭和睦,鄰居友好;單位信用經營、謀取適當利潤、可持續發展;幼有所長、少有所學、壯有所用、老有所養;所有人平等生存;人們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國家處于這種狀態就是中華國學所指的和諧。四、天下得國學而大同 中華國學就是以自然和諧為最高標準,通過培養個人道德、社會道建,形成道德自覺,并建立對世界的正確認識,而實現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的和諧。孔子說: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疲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與,亂賊而不作,故外戶不閉,是謂大同 。孔子對天下 地球村的理想狀態進行了樸素的描繪,世界大同是人類理想社會的樸素狀態,受孔子的影響人類前赴后繼地追求著人類理想未來,現代人則進行了全球共產主義運動、民主科學自由運動等,這些探索為世界和諧及大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編委成員季羨林 當代學界泰斗、東方國學大師、著名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中國語言學家、中科院院士任繼愈 當代學界泰斗、國學大師、哲學家、現任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文懷沙 楚辭泰斗、哲學家、中國詩書畫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上海文學院名譽院長湯一介 著名哲學家、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所長編委會成員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故宮博物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上海文學院、中央文史館、國家圖書館、中國歷史檔案館、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國家古籍規劃整理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