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甘薯育種學 當代科技重要著作 農業領域作者:陸漱韻等編著出版社:農業出版社原價:58.00出版日期:1998-6-1ISBN:9787109049062字數:365000頁數:447印次:版次:1紙張:膠版紙開本:商品標識:9148270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甘薯育種學》是中國農業出版社組織出版的《主要農作物育種學》系列書之一。編者于1992年底擬定了編寫提綱,之后幾次征求盛家廉研究員和葉彥復研究員的意見,進行修改,1993年10月分工并著手編寫,1996年9月定稿。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飼料和工業原料用作物,在世界糧食生產中總產排列第七位。世界上甘薯人工雜交育種工作最早開始于20世紀初期,40 50年代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展開。幾十年來,世界各甘薯種植國家特別是中國、日本、美國等,不論在新品種選育上,還是在育種理論和方法上都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是,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尚無一部全面系統地總結甘薯育種成果和經驗的專著,只是在少數論著、教材中作為一小部分內容進行論述。這種狀況同甘薯育種已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在世界糧食生產中的地位很不相適應,也不利于甘薯育種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將分散在各種刊物、論文集、論著中的大量甘薯育種及有關研究成果匯集起來,并進行系統的整理和分析,是一項重要而且艱巨的工作。在本書編寫過程中,編者在各自的育種和研究實踐基礎上,并利用多年來參加國內、國際學術會議和學術交流的機會,廣泛征集了各有關文獻資料;同時又進一步廣泛查閱了1996年5月前出版的國內外書刊中的各有關報道。初稿寫成后,又進行了反復修改和補充,力求使本書能較全面系統地總結國內外甘薯育種的成就和經驗,有重點地顯示我國甘薯育種的主要成就,較深入地論述甘薯育種的原理和方法,較全面準確地介紹國內外甘薯育種的新動向。本書共分十三章。第一、二章由劉慶昌和陸漱韻合寫,第三、六、七、十和十三章由陸漱韻編寫,第五、九和十二章由劉慶昌編寫,第四、八和十一章由李惟基編寫。第一章概述了國內外甘薯生產與育種的成就和展望??紤]到本書是國內外第一部《甘薯育種學》專著以及甘薯作物本身的特點,第二章以較大篇幅論述了甘薯的起源和進化、甘薯組植物的分類和染色體組構造、甘薯組植物的交配不親和性、甘薯的花器構造和開花生理以及甘薯的塊根形成和膨大規律。在之后各章對有關的甘薯育種學基礎研究也進行了較深入的論述。第三章重點介紹了甘薯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鑒定、評價、創新和利用等。目前甘薯育種主要采用三大途徑,分別在第四到第六章中論述。甘薯品種間雜交育種是國內外使用最普遍、成效最顯著的一種途徑,第四章依次論述了品種間雜交育種的親本材料的創新和選配方法、雜交方式、誘導開花和結實以及實生系世代的選擇等問題;甘薯種間雜交育種是60年代以來受到廣泛重視并取得較大成效的一種途徑,第五章著重論述了甘薯近緣野生種的特性及利用途徑,并就通過這一途徑所取得的主要成果進行了詳細介紹;甘薯誘變育種的歷史雖較長,但目前成效不顯著,故在第六章僅作了簡單介紹和評價。通過各育種途徑獲得的新變異、新材料都要經過一系列的選擇和試驗過程才能成為新品種,因此第七章就甘薯育種程序與試驗方法進行了較深入的論述。甘薯育種具有多種目標,今后不僅要注重產量性狀的選育,更應注重品質性狀的改良;日益嚴重的病蟲害和惡劣環境的脅迫對甘薯產量和品質的影響越來越大。為此,從第八章開始,分別就這些主要育種目標性狀的選育進行了較全面、深入的論述。第八章論述了產量性狀的遺傳、高產品種的選育、株型育種和高光效育種,以及不同類型品種產量性狀的選育。第九章較全面系統地論述了各種不同用途類型品種的品質育種目標,主要品質性狀的遺傳、鑒定及選育。第十章概述了世界范圍主要病蟲害的分布,抗性的類型、遺傳、鑒定方法以及選育途徑。由于世界各國一直未將耐逆性作為甘薯的主要育種目標,目前有關文獻資料很少,因此第十一章主要介紹了各種耐逆性的鑒定方法,而對耐逆性育種途徑僅作了簡要說明。生物工程對甘薯改良的巨大潛力,日益受到人們重視,所以安排了生物工程一章,較全面系統地論述了甘薯生物工程的研究現狀、發展趨勢、操作程序以及生物工程對甘薯改良的作用。育成的優良品種,需要通過品種鑒定和審定,還需要加速繁育,才能在生產上推廣種植,這些內容安排在本書最后一章。另外,編寫本書所參考和引用的主要文獻正。目錄 序盛家廉序前言第一章甘薯生產發展與甘薯育種第一節甘薯生產發展第二節甘薯育種概況第三節甘薯育種展望第二章甘薯的育種學基礎第一節甘薯的起源與進化一、甘薯的原產地二、甘薯的原始種三、甘薯的進化四、由野生型向栽培型的演化五、甘薯的傳播和地理分布第二節甘薯組植物的分類和染色體組構造一、分類二、染色體組構造三、2n配子的發生第三節甘薯組植物的交配不親和性一、交配不親和性的含義二、種內交配不親和性三、種間交配不親和性四、種間、種內交配不親和性的克服方法第四節甘薯的花器構造和開花生理一、花器構造和開花習性二、開花生理第五節甘薯的塊根形成和膨大一、塊根的形成和膨大過程二、影響塊根形成和膨大的因素第三章甘薯種質資源第一節甘薯種質資源的搜集和保存第二節甘薯種質資源的鑒定和評價第三節甘薯種質資源的創新第四節種質資源在甘薯育種中的利用第五節甘薯主要種質資源第六節甘薯種質資源交換和引種第四章甘薯品種間雜交育種第一節甘薯品種間雜交育種的意義第二節甘薯的親本選配一、親本材料的創新二、選配親本的方法第三節甘薯的雜交方式一、單交二、多父本雜交三、復合雜交四、自由授粉第四節誘導甘薯開花和結實一、誘導甘薯開花的假說二、誘導甘薯開花的方法三、雜交授粉技術四、提高結實率的方法五、種子的采集和保存第五節甘薯的實生系世代一、種子處理二、播種三、實生苗苗床管理四、F1實生系的選拔五、F1實生系的選擇指標第五章甘薯種間雜交育種第一節甘薯種間雜交育種的意義第二節甘薯近緣野生種的特性一、第I群植物的特性二、第Ⅱ群植物的特性第三節甘薯種間雜交育種途徑一、有性雜交二、體細胞雜交三、基因工程第四節四倍體甘薯第五節人工合成六倍體第六章甘薯誘變育種第一節自然變異在甘薯育種中的選擇利用第二節甘薯人工誘變研究概況第三節甘薯誘變育種技術一、誘變育種目標二、誘變處理對象、處理方法和適宜劑量三、誘變效果分析四、誘變后代處理方法五、對甘薯誘變育種的評價第七章甘薯育種程序與試驗方法第一節甘薯育種試驗的特點第二節處理甘薯雜交后代的基本方法第三節處理甘薯雜交后代的改進方法一、改進方法之一二、改進方法之二三、改進方法之三第四節甘薯集團選擇育種程序一、隨機雜交集團選擇育種程序(屬混合法)二、計劃雜交集團育種程序(屬株系法)第八章甘薯產量育種第一節甘薯產量育種的意義第二節甘薯產量性狀的遺傳一、塊根產量的遺傳效應二、塊根產量的遺傳力三、塊根產量的遺傳相關第三節甘薯高產品種的選育一、選配高產組合二、選拔高產個體第四節甘薯的株型育種和高光效育種一、株型育種二、高光效育種三、源與庫第五節早熟甘薯品種的選育第六節直播甘薯品種的選育第七節飼用甘薯品種的選育第九章甘薯品質育種第一節甘薯品質育種的意義第二節甘薯品質育種目標一、食用及食品加工用品種二、工業原料用品種三、飼料用品種第三節甘薯品質性狀的遺傳及相關一、淀粉含量的遺傳及其與其它性狀的相關二、蛋白質含量的遺傳及其與其它性狀的相關三、胡蘿卜素含量的遺傳及其與其它性狀的相關四、纖維素含量的遺傳及其與其它性狀的相關五、其它塊根有關品質性狀的遺傳和相關六、薯蔓有關性狀的遺傳第四節甘薯品質成分的測定方法一、淀粉二、可溶性糖三、胡蘿卜素四、纖維素五、多酚六、飼料養分第五節甘薯品質育種途徑一、品種間雜交二、種間雜交三、輻射誘變四、生物工程第十章甘薯抗病蟲育種第一節甘薯主要病蟲害概述一、黑斑病(B1ackrot)二、根腐病(Rootrot)三、莖線蟲?。⊿temnemstode,Brownring)四、細菌性萎蔫?。ǜ适砦粒˙acterialwilt)五、根結線蟲病(Root-knotnematode)六、瘡痂?。⊿cab)七、蔓割?。⊿temrot,Fusariumwilt)八、軟腐?。≧hizopussoftrotSoftrotRingrotCollarrot)九、病毒病(Virus)十蟻象(Weevil)第二節甘薯主要病蟲害的抗性類型和遺傳一、抗病蟲性的類型二、抗病蟲性的遺傳第三節甘薯主要病蟲害抗性鑒定方法一、黑斑病二、根腐病三、莖線蟲病四、甘薯瘟五、根結線蟲病六、蔓割病七、病毒病八、軟腐病九、蟻象第四節甘薯抗病蟲品種選育途徑一、品種間雜交二、種間雜交三、輪回選擇或集團選擇四、輻射誘變五、近交系利用六、誘發抗性第十一章甘薯耐逆境育種第一節甘薯耐逆境育種的意義第二節甘薯耐逆性的鑒定方法一、耐旱性二、耐瘠性三、耐鹽性四、耐濕性五、耐寒性六、耐鋁性七、耐蔭性八、耐除草劑第三節甘薯耐逆境育種途徑第十二章甘薯生物工程第一節生物工程在甘薯改良中的意義第二節甘薯組織器官培養一、器官形成二、體細胞胚胎發生三、胚、胚珠培養第三節甘薯花藥培養一、研究進展二、操作程序第四節甘薯原生質體分離和培養一、研究進展二、操作程序第五節甘薯體細胞雜交一、研究進展二、操作程序第六節甘薯外源基因導入一、研究進展二、導入方法第七節甘薯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第十三章甘薯品種審定和種薯生產第一節甘薯品種區域化鑒定和品種審定一、品種區域化鑒定二、品種審定第二節甘薯種薯生產一、種薯生產的任務二、良種的防雜保純三、加速良種繁育的方法四、脫毒種薯的生產五、種薯質量檢驗與分級附錄I我國甘薯品種性狀觀察記載標準附錄II國際植物遺傳資源委員會甘薯形態特征和初步評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