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筑大系作 者:***ISBN:7-112-06540-2出版社:中國建筑工業開 本:8開出版日期:2004-5-1卷 數:10卷裝 幀:豪華精裝版 次:1次定 價:4800優惠價:4280 中國古建筑大系【內容簡介】一部由中國人用磚石木瓦寫成的建筑學史書一部由海峽兩岸學者用心血著寫的十卷巨著第一冊宮殿建筑宮殿建筑主要體現封建宗法禮制,象征帝王權威。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筑群,堪稱中國宮殿建筑的最高典范。首先提出北京故宮的規劃設計依據,再分述其主要建筑設計,包括城池、前朝、后寢、御花園、戲臺、祭祀建筑等。前朝建筑雄偉華美,后寢建筑端莊絢麗,亭臺樓閣則纖巧細致。并由建筑構造和裝飾,呈現宮殿藝術之美。沈陽故宮整體布局分中東西三路,主要單體建筑設計包括大政殿、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及文溯閣等。融會濃郁的滿漢蒙藏建筑藝術之精華。第二冊帝王陵寢建筑古代中國集祭祀與安葬于一體,發展出帝王陵寢建筑。概述帝王陵寢,包括秦始皇陵、漢武帝茂陵、南朝帝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武則天乾陵、前蜀高祖永陵、北宋八陵、明太祖教陵、明十三陵、清初關外三陵、清東陵、清西陵等帝陵建筑。既使人了解帝王陵寢建筑的總體布局,又巨細靡遺地介紹這些融合雕塑、繪畫、書法、工藝美術于一體的藝術寶庫,引領讀者參觀一座座珍貴的藝術博物館。第三冊皇家苑囿建筑皇家苑囿以秦漢的 一池三山 為以后因襲的模式。這種造園模式以后一直綿延不絕,成為歷代皇家苑囿的楷模。宋代寫意山水畫的興起,文人階層玩石之風的盛行,促使園林中假山的構造進步。從秦、漢上林苑的營建,經唐禁苑、宋壽山艮獄等,到清代營造圓明園、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一一顯出其氣勢非凡,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更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是皇家苑囿的最高成就。第四冊文人園林建筑儒道思想、山水詩畫對文人園林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文人常將作文章的方法用于造園,一樣有起承轉合,并且融詩文于造園,賦予園林一種感情色彩。文人園林的建筑形制古樸雅致,崇尚由灰、白、栗、黑等組成的灰色調,如同水墨淡彩畫一般,這是文人園林有別于皇家苑囿的要素之一。疊山和理水系中國造園藝術的重要特色。第五冊民間住宅建筑傳統民居史話,話出中國各朝民居風格特色。如漢的古拙質樸;魏晉的坦率簡樸;南北朝的清芳空疏;唐的清新活潑;宋的淡泊恬靜;明的恢弘清麗;清的絢麗多彩。中國傳統民宅具有濃厚地域性,有福建客家地區的土樓、黃土高原的窯洞、云南一顆印式住宅、藏族碉房、蒙古包、北京四合院,及東北、江浙、皖南、廣東、湘鄂贛、四川、新疆等各地方民宅,呈現民宅形式的豐富多彩。稚拙藏超卓,樸厚寓靈幻。民居形式簡單,卻意蘊豐富。第六冊佛教建筑中國佛寺早期采用廊院式布局,中心設佛塔,周圍布置僧房,這是一種受印度佛寺影響,并結合中國傳統建筑習慣而形成的形制。后來逐漸演變成縱軸式布局,即將主要殿堂布置在一條縱軸線上,每個殿堂前左右各置一座配殿,形成三合或四合院落。中國佛寺隨著藏傳佛教的盛行,而在西藏地區出現一種自由式布局。中國佛寺尚有一種依山開鑿的石窟寺,分為兩類:一是毗訶要,平面呈方形;一是支提,平面呈馬蹄形。第七冊道教建筑道教以《老子》(《道德經》)為主要經典,尊老子(李耳)為教主。道教建筑基本是由中國傳統的四合院組成,大多在中軸線上布置供奉神像的主要殿堂,并作為齊醮的場所。于主軸線兩側的軸線上布置次要殿堂,如紀念殿等。舉凡齊堂、客房也都布置在側軸線,靈活自由。道教宮觀多能綜合運用雕塑、書法、碑刻、匾聊、題詞,構成道教建筑藝術的重要內容。第八冊伊斯蘭教建筑中國的伊斯蘭教建筑雖源于阿拉伯,但已非原貌,而是中阿混合體。僅于裝飾紋樣和室內彩畫等處還保留阿拉伯建筑形式的影響。禮拜殿的方向多是東向,在大殿后部建有后窯殿的圣龕,以便使信徒禮拜時能面向西方麥加方向。伊斯蘭教建筑除清真寺的本體建筑外,還包括教經堂、道堂,及拱北、瑪扎等名稱各異的墓祠建筑,還有一些大型陵墓建筑,基本上大都保持了阿拉伯建筑布局的風格。第九冊禮制建筑中國壇廟建筑由儒家禮制思想引發,盛行于禮制思想植根甚深的漢族地區。其獨特表征為極少供設偶像,除郊天祭地之禮時有神鬼體系配祭諸神外,均保持各神獨立祭祀的儀式。壇廟非生活用建筑,而是純以建筑空間藝術形式為手段,使人們獲得禮堂感受的營造活動。包括祭祀天地日月、山川河海、祖先及歷代帝王等人文神帝的禮制建筑,表現核心思想的秩序感,成為一種特殊的思想性建筑。第十冊城池防御建筑城坦壕塹的肇與,起于防御功能。首先介紹歷代著名都城長安、洛陽、建業、開封、北京等及其城池建筑之沿革。城垣的總體結構除城墻外,還包括城門、甕城、城臺、城壕、翼城;在長城還包括障城、烽火臺、墩堠等。而城垣墻體結構主要為夯土結構、石結構與混合結構。萬里長城,經歷代多次修繕建筑,至明代完成最后的修筑工程,東起鴨綠江,西達嘉峪關,長達一萬二千七百多里。【讀者對象】廣大讀者。【十大特色】特色1本套書收錄宮殿等十大中國古建筑主題,無論資料的完整性、編制的規模,均為空前創舉。特色2本套書由臺海兩岸學者共同策劃、編著,是兩地中國人邁向國際書市的 中國文化 創作。特色3本套書制編時,所攝錄圖片計30000余,經審慎精選,共呈現約1700幅,每幅作品別具經典性。特色4圖版編排,或按建筑年代,或按建物羅列順序,內外、大小場景交疊呈現。特色5所有文字資料,均由知名學者,專業作家撰稿,內容之周全與權威,無可比擬。特色6本套書以文化觀點總體展現了中國古建筑藝術成就,融合歷代中國人之美學觀、文學觀、哲學觀、科學觀與風水觀。特色7本套書精繪建筑物結構墨線圖近200幅,是目前唯一最齊全、最正規的參考資料。特色8按名冊編撰主題,繪制有 導覽地圖 ,提供有意從事文化尋根者,確實而詳密的觀覽依循。特色9本套書為一部純文化藝術創作,蘊涵造型、色彩、繪畫、雕刻與相地風水等內容,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知識寶典。特色10附有中國古代建筑年表,詳細記述了自新石器時代至清末各朝代的代表性建筑資料,可供查尋檢索。目錄【目錄】本書共分10冊。①宮殿建筑論文:歷史上的宮殿建筑 從原始簡陋邁向宏偉壯麗、北京故宮 智慧和血汗結晶的璀璨明珠、沈陽故宮 滿漢蒙藏建筑藝術精華的融合。彩色圖版、圖版說明:北京故宮、沈陽故宮。附錄:宮殿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圖,結構示意圖,遺址分布圖,導覽圖。建筑詞匯。中國古建筑年表。②帝王陵寢建筑論文:陵寢建筑形制與藝術 探索神秘的藝術殿堂、陵寢的單體建筑與總體布局 展現多彩多姿與氣勢宏偉之建筑風貌。彩色圖版、圖版說明:帝王陵寢建筑。附錄:陵寢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圖、透視圖,結構示意圖,遺址分布圖,導覽圖。建筑詞匯。中國古建筑年表。③皇家苑囿建筑論文:奠基、發展時期 從原始的畋獵邁向自然、精雅、成熟的休閑空間、最后興盛時期 集中國皇家造園大成的清代的苑囿。彩色圖版、圖版說明:皇家苑囿建筑。附錄:皇家苑囿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圖,結構示意圖,遺址分布圖,導覽圖。建筑詞匯。中國古建筑年表。④文人園林建筑論文:文人園林的發展 造園是體現澄懷觀道的山林生活、文人園林的藝術特征 古樸之美,融詩入景,畫中之游、布局和設計 以有限造無限,顯蒼然與明媚、掇山和理水 結合峰巒動勢之美與湖、沼、幽澗曲線。彩色圖版、圖版說明:文人園林建筑。附錄:文人園林的平面、立面、剖面圖,結構示意圖,遺址分布圖,導覽圖。建筑詞匯。中國古建筑年表⑤民間住宅建筑論文:民間住宅的發展歷程 縱橫話歷史,捭闔探源流、民間住宅的建筑形式 宅居融民情,風韻會地理,民間住宅的藝術特征 稚拙藏超卓,樸厚寓靈幻。彩色圖版、圖版說明:民間住宅建筑。民間住宅建筑的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圖,結構示意圖,遺址分布圖,導覽圖。建筑詞匯。中國古建筑年表。⑥佛教建筑論文:中國佛教的形成與發展 以玄解佛,以佛補玄、中國佛寺的建立與演變 從白馬寺的創建到隋唐時代的佛寺林立、中國佛教建筑的藝術特色 西方佛教文化與中國固有文化的融合。彩色圖版、圖版說明:佛教建筑。佛寺、佛塔、石窟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圖,結構示意圖,遺址分布圖,導覽圖。建筑詞匯。中國古建筑年表。⑦道教建筑論文:中國道教的興起及其內容 不死的探求,仙道的世界、道教建筑概說 從 治 、 靖 到 宮觀 的建筑形制特色、洞天福地與叢林 祀神、修煉、傳教、齋醮的場所。彩色圖版、圖版說明:道教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圖,結構示意圖,遺址分布圖,導覽圖。建筑詞匯。中國古建筑年表。⑧伊斯蘭建筑論文:伊斯蘭教建筑的歷史沿革 從阿拉伯經絲綢與香料之路傳入中國的前后歷程、伊斯蘭教建筑的類型與組成 中阿混合體的清真寺及墓祠建筑的獨特風貌、伊斯蘭教建筑的布局與裝修。彩色圖版、圖版說明:伊斯蘭教建筑。伊斯蘭教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圖,結構示意圖,遺址分布圖,導覽圖。建筑詞匯。中國古建筑年表。⑨禮制建筑論文:禮制建筑的形成與歷史演變 從儒家的禮制思想到明、清時代的壇廟祭祀系列、禮制建筑的形制及藝術特色 從帝王之家到百姓之家的自然與人文祭祀系列。彩色圖版、圖版說明:禮制建筑。禮制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圖,結構示意圖,遺址分布圖,導覽圖。建筑詞匯。中國古建筑年表。⑩城池與防御建筑論文:城池防御建筑的沿革 歷代都城的興盛與衰亡、城池形制、結構、營造與攻防 建筑堅固險要的防御體系、萬里長城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防御工程。彩色圖版、圖版說明:城池防御建筑。城池防御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圖,結構示意圖,遺址分布圖,導覽圖。建筑詞匯。中國古建筑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