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風靡全球的公司理財教科書,無論對于高校學生還是對于金融專業(yè)人士,本書都是金融學領域的杰作。本書強調(diào)現(xiàn)代財務理論的基本原理,并將這些原理與時下具體實例結合起來闡述,既深入淺出,又緊扣時代脈搏。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徐信忠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名師經(jīng)典力作!是我使用過的最受學生歡迎的為數(shù)不多的教科書之一。 廈門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廈門大學會計系黃世忠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羅斯教授等人撰寫的《公司理財》一書一直是歐美一流商學院MBA學生的經(jīng)典教材,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將這本書翻譯、介紹到中國,對提升我國MBA公司理財教育水平意義深遠!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會計系主任,呂長江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分8篇,共計31章,涵蓋了公司財務管理的所有問題,包括:資產(chǎn)定價、投資決策、融資工具和籌資決策、資本結構和股利分配政策、長期財務規(guī)劃和短期財務管理、收購兼并、跨國公司財務和財務困境等。 本書篇章結構十分精巧,邏輯嚴密、內(nèi)容新穎、資料翔實,易教易學。既適合作為大學商學院MBA、財務管理和金融管理本科生、研究生的教科書,也適合作為財務和投資專業(yè)人士、大學相關教師和研究人員的必讀名著或參考書。 公司理財?shù)慕虒W和實踐從未像今天這樣富有挑戰(zhàn)性和令人振奮。羅斯教授這本《公司理財》作為美國眾多知名大學和業(yè)界人士推崇的權威經(jīng)典教科書,卻能適時更新,在紛繁變化的潮流中去偽存真,精選具有意義的永久題材,使其教學內(nèi)容緊跟日益變革的財務和金融步伐。 新版的變化 每章開篇增加了一些耳熟能詳?shù)钠髽I(yè)如何面臨與本章相似情形的案例。 幾乎每章都以一個小型的案例結尾,促使學生可以在現(xiàn)實情況下運用相應的概念。 大量擴充章后輔助材料,習題數(shù)量顯著增加。 許多章節(jié)更新和補充了新的內(nèi)容,并對第31章跨國公司財務進行了全面更新,使內(nèi)容更清晰。 目錄譯者序前言第一篇 綜述 第1章 公司理財導論 第2章 會計報表與現(xiàn)金流量 第3章 財務報表分析與長期計劃第二篇 價值與資本預算 第4章 折現(xiàn)現(xiàn)金流量估價 第5章 債券和股票的定價 第6章 凈現(xiàn)值和投資評價的其他方法 第7章 投資決策 第8章 風險分析、實物期權和資本預算第三篇 風險 第9章 風險與收益:市場歷史的啟示 第10章 收益和風險:資本資產(chǎn)定價模型 第11章 套利定價理論(APT) 第12章 風險、資本成本和資本預算第四篇 資本結構與股利政策 第13章 公司融資決策和有效資本市場 第14章 長期融資簡介 第15章 資本結構:基本概念 第16章 資本結構:債務運用的限制 第17章 杠桿企業(yè)的估價與資本預算 第18章 股利政策和其他支付政策第五篇 長期融資 第19章 公眾股的發(fā)行 第20章 長期負債 第21章 租賃第六篇 期權與公司理財 第22章 期權與公司理財 第23章 期權和公司理財:推廣與應用 第24章 認股權證和可轉(zhuǎn)換債券 第25章 衍生品和套期保值第七篇 短期財務 第26章 短期財務與計劃 第27章 現(xiàn)金管理 第28章 信用管理第八篇 理財專題 第29章 收購與兼并 第30章 財務困境 第31章 跨國公司財務第1章 公司理財導論1999年7月,卡莉 菲奧莉娜擔任惠普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投資者很欣賞她對惠普未來的想法:她承諾銷售和利潤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這對于一個連續(xù)5年銷售收入下滑的公司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目標。菲奧莉娜女士也改變了惠普的經(jīng)營方式,對公司進行重組,只分成兩個產(chǎn)品區(qū),公司不再像許多小型公司似的經(jīng)營一些彼此獨立的產(chǎn)品部門。2002年,惠普公司宣布將與康柏公司合并。但是作為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公司爭奪戰(zhàn)中的一例,這個合并提案遭到以共同創(chuàng)辦人的兒子沃爾特 惠勒特(WalterHewlett)為首的一些人的反對。菲奧莉娜女士最終獲勝,兩家公司合并。合并之后,公司開始采取一種雙向的經(jīng)營策略,在低成本、更類似日用品的個人電腦市場和戴爾競爭,在更專業(yè)的計算機高端市場和IBM競爭。對惠普公司的投資者來說很不幸的是菲奧莉娜女士的策略不像預計的那樣好;2005年2月,迫于惠普公司董事會的壓力,菲奧莉娜女士辭去了惠普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的職務。顯然,投資者也感到有必要改變公司的經(jīng)營方向;惠普的股價在宣布菲奧莉娜女士辭職的當天上升了7%。菲奧莉娜女士從公司的主管晉升到首席執(zhí)行官,再到最后的辭職,這讓我們想起一些有關公司的組織形式、公司目標和公司控制的問題,我們將在本章討論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