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紅外線治療相關知識遠紅外線的生物效應:生物體中的偶極子和自由電荷在電磁場的作用下,有按電磁場方向排列的趨勢。在此過程中,引發分子、原子無規則運動加劇而產生熱。當遠紅外輻射有足夠強度時,即超過了生物體的散熱能力,就會使被照射機體局部溫度升高,這是紅外的熱效應。由于遠紅外的熱效應,遂引起了一系列生理效應。1)激活了生物大分子的活性。這里應特別指出的,紅外區域光子能量(1.6 0.001電子伏特)不能激活分子的電子能級,所以不能象紫外線那樣使物質發生電離。紅外輻射只能激活分子的振動能級。振動能級間的能量差一般為1電子伏特以下。也就是說,由于遠紅外能量形成分子的原子鍵能量小,因此不能使分子結構發生變化。盡管如此,在遠紅外光子,特別是2 6微米遠紅外光子的作用下,使生物體的分子能級被激發而處于較高振動能級,這便激活了核酸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活性,從而發揮了生物大分子調節機體代謝、免疫等活動的功能,有利于人體機能的恢復和平衡,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2)促進和改善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環。遠紅外作用于皮膚后,大部分能量被皮膚所吸收,被吸收的能量轉化為熱能,引起皮溫升高,刺激皮膚內熱感受器,通過丘腦反射,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強。另一方面,由于熱作用,引起血管活性物質的釋放,血管張力降低,淺小動脈、淺毛細血管和淺靜脈擴張,血液循環加快,血液循環得以改善。3)增強新陳代謝。如果人體的新陳代謝發生了紊亂,引起了體內外物質的交換失常,那么,各種疾病將不約而至。諸如水電解質代謝的紊亂,嚴重將會危及生命;糖代謝紊亂所致的糖尿病;脂代謝紊亂引起心血管疾病、肥胖癥;蛋白質代謝紊亂引起的痛風等。通過遠紅外的熱效應,可以增加細胞的活力,調節神經體液機制,加強新陳代謝,使體內的物質交換處于平穩狀態。4)提高免疫功能。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保護反應,它包括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兩種,對人體抵抗疾病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經臨床觀察,遠紅外確能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調節人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有利于人體的健康。5)消炎、鎮痛作用機理如下:a)遠紅外的熱作用通過神經體液的回答反應,消除了炎癥的病理過程,使原來遭到破壞的生理平衡狀態加速恢復正常,提高了局部和全身的抗病能力,同時能激活了免疫細胞功能,加強了白細胞和網狀皮細胞的吞噬功能,達到消炎抑菌的目的。b)紅外的熱效應使皮膚溫度增加,交感神經感受能力減低,舒血管活性物質釋放,血管擴張,血流加快,血循環改善,增強了組織營養,活躍了組織代謝,提高了細胞供氧量,改善了病灶區的供血供氧狀態,加強了細胞的再生能力,控制了炎癥的發展并使其局部化,加速了病灶的修復。c)遠紅外的熱效應,改善了微循環,建立了側支循環,增強了細胞膜的穩定性,調節了離子的濃度,改善了滲透壓,加快了有毒物質的代謝產物的排出,加速了滲出物的吸收,導致炎癥水腫的消退。6)鎮痛作用。紅外的熱效應,降低了神經末梢的興奮性;血液循環的改善,水腫的消退,減輕了神經末梢的化學和
機械刺激;遠紅外的熱作用,提高了痛閾,以上種種,均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遠紅外的生物效應,除上述的熱效應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重要的生物效應,如遠紅外線與生命的關系,紅外線改善微循環,活化水分子、具活化組織細胞等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