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交易是指在滿足一定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要求的條件下,通過明晰排污者的排放權,允許排污者在市場上像商品一樣交易其排放配額,從而實現環境容量資源的優化配置。通過市場交易,污染物排放配額從治理成本低的排污者流向治理成本高的排污者。結果是社會以最低的總成本實現污染物的減排目標,環境容量資源實現高效率的配置。 排污交易制度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戴爾斯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1990年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將這項制度用于二氧化硫的總量控制。根據美國的《清潔空氣法》修正案,美國聯邦環保局設立了將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放的總量控制到850萬噸的階段目標,并將排放控制目標分配到各排放源,各排放源的排放指標之間可以進行買賣。經過多年的運行,美國的二氧化硫排污交易政策已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推行總量和排污交易制度,成功的減少了二氧化硫排放、改善了大氣環境質量、降低了酸雨的危害,實現了以較低的社會總成本達到二氧化硫總量控制目標的要求。該項政策的實施累計節省二氧化硫控制費用1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