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慢性化的發生率有多少? 當乙型肝炎病毒人侵人體后,約65%的感染者并不發病,僅表現為短暫的亞臨床癥狀,出現輕度、一過性疲乏和納差,大多數受染者并未介意,而體內的肝炎病毒已被清除,高水平的表面抗體已經產生,對乙型肝炎獲得了較持久的免疫能力。約25%的感染者要發病,表現為典型的急性黃疸型或急性無黃疸型的臨床經過。約10%的感染者常由急性變慢性或一開始就表現為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慢性化的發生率國外報道為5%?10%,國內則有報道為18.7%?30.2%,甚至有更高者。解放軍某醫院經嚴格觀察,發現真正的急性乙型肝炎預后良好,有83.8%的患者可以痊愈。由急性轉為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例為16.1%。 目前,檢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最常用的血清學標志物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體(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體(抗-HBe)及乙肝核心抗體(抗-HBc)共五項指標,因此簡稱“乙肝兩對半”(又叫乙肝三系或乙肝全套),其作用主要有三個方面:1.判斷有無HBV感染;2.判斷HBV感染者傳染性的大小;3.作為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療及療效判斷的依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