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鹽制造 竹鹽是以含豐富礦物的天然鹽為原料,放進生長3年以上的竹筒,竹子必須選用生長在西海岸的竹子,直徑為7cm,3年或5年的竹子,如果直徑超過7cm,竹子中的水分很難溶入鹽里,品質就得不到保障。 竹子選好后截成段,把日曬鹽灌進竹筒里。所用的日曬鹽必須是西海岸的天然鹽。煅燒竹筒所用燃料是松木。松木里的某些成分在竹鹽煅燒的過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影響著其品質,是其他燃料所不能替代的。用來煅燒的窯也必須是用黃土制成的。 只有在用黃土制成的窯里用松木做燃料,煅燒成的竹鹽才能呈現紫色。大概10小時后,能得到第一次煅燒的竹鹽。竹子燒盡后,只留下了鹽。經過煅燒竹子的水分已經滲透進了鹽分里。此時的竹鹽成了鹽棒形狀。然后把第一次煅燒的竹鹽粉碎,再放進竹子里燒。 這樣的過程反復八次,到第九次烤制時往火中灑進松脂將溫度調到最高限度時,鹽將變成液體狀,是 綠色寶貝鹽 。經過了九次煅燒以后竹鹽的功效能得到最佳的體現。不多不少,必須是九次。我們通常見到的竹鹽呈灰白色,顯然不是經過九次煅燒,一般灰白色的竹鹽在1350℃至1500℃下煅燒后才可以得到呈現紫色光芒的竹鹽 紫竹鹽。